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下     
《教育与职业》2007,(25):22-23
  相似文献   
2.
"我们要的是员工,但来的却是移民。"——券商里昂证券(CLSA)在一份关于日本移民的报告中,引述了瑞士作家马克斯·弗里施(Max Frisch)的这句话。日本素以封闭文化而闻名,这个单一民族的社会不欢迎外国人。过去25年间,日本共接受了412名难民,这一数字令该国成为全球最不好客的国家之一。新闻  相似文献   
3.
对于内蒙古自治区这样投资环境较差的落后地区 ,利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已成为一条重要的利用外资渠道。但由于缺少实施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的经验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本文结合亚洲开发银行在内蒙古自治区贷款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 ,深入分析了项目实施和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并对今后自治区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的实施提出了良好建议。  相似文献   
4.
《治黄科技信息》2006,(6):30-32,F0003,F0004
世界正进入一个更加积极开发水资源的新时代,尤其是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等机构宣布重新致力于水电项目之后,水电发展更快。2004年10月,在葡萄牙波尔图市举行的“水电2004年”大会上,集中讨论了动员开发亚非欠发达国家丰富的水电资源的计划,许多发言人强调了水电对减贫的作用。尤其难忘的是布基纳法索的介绍,农村儿童要在路灯下做作业,引起了代表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科学生活》2013,(3):38-39
新年伊始,全国大部分地区便笼罩在一片雾霾之下,多地PM2.5浓度“爆表”,北京一些站点瞬时监测值甚至越过了1000微克/立方米的大关,超国家标准近14倍。2013年1月15日,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中国环境分析》报告称,中国500个大型城市中,达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标准的不到1%,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有7个在中国:太原、北京、乌鲁木齐、兰州、重庆、济南和石家庄。  相似文献   
6.
李光 《职教论坛》2004,(12S):55-57
“技术和职业教育”这一术语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国家组织往往有不同的称谓。传统的提法是“职业教育”或“职业技术教育”。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科文组织一直采用“技术教育”;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开始使用“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转型正在越来越多地寻找最佳政策的选择和组合,以加强其人力资源基础,提升劳动力的技能和满足新的发展需求。在经济结构变革加剧和经济体发展水平达到并超过中等收入水平的背景下,有效和高效的技能培训系统对于快速增长部门的竞争力以及促进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次会议以"快速增长部门的技能培养"为主题,着重介绍来自印度、中国和亚洲开发  相似文献   
8.
7月4日,亚洲开发银行公布了一份"补课调查"。调查显示,在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课外补习非常盛行,家长每年为孩子请家教或上辅导班补习的开销达数百亿美元之巨。韩国每年补习开支相当于政府公共教育支出的80%;2010年日本家长为孩子支付的补习费达120亿美元;在中国香港,85%的高中生接受课外辅导;在中国内地课外补习更常见。与很多西方国家相比,"校外课桌"似乎成了亚洲独特的景象。  相似文献   
9.
6月6日,人民网报道称,2014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698万人,录取率达到74.3%。这是自1977年以来录取率第三高,录取人数最多的年份。入学率如此高,又让人想起了老话题——扩招。对于扩招的动机,学界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扩招政策在亚洲金融危机,国内通货紧缩,失业率攀升的背景下出炉。最初起于一位经济学家在此背景下提出"教育拉动内需"的建议。1998年11月,亚洲开发银行驻北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以个人名义向中央写信,提出《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大招生量一倍》的建议书。他陈述5个理由支持大学扩招:其一,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其二,1998年国企改革,大量下岗工人进入就业市场,如果大量年轻人参与竞争,就业将面临恶性局面;其三,国家提出保持经济增长8%目标,扩招前经济增长率为7.8%,急需扩大内需,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需求最大的;其四,当时高校有能力消化扩招,平均一个教师仅带7个学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的整体振兴。建议很快被有关部门采纳,基于"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四大目标的高校扩招从此进入正轨,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幕。许多分院、分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民办高校也逐年增加,许多综合类大学也增设了热门专业。如此扩招,真的能保证教学质量吗?让我们来看一则教师日记,希望从一线教师的感受中能引起我们中学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就在国内对"教育产业化"、"高收费"、"扩招"等一系列教育改革以来的新举措进行反思的时候,被人们一直称为"教育产业化之父"的亚洲开发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站了出来.2006年初,在网上,汤敏以一篇很长的文章来反驳国内现在对一系列高教改革措施的反思,这篇文章的名字相当直接--<扩招扩错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