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在1m长光具座上演示圆屏衍射(泊松亮斑)及同一照片显示光的波粒两象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一、示波器教学中的问题示波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仪器,内部核心部件是示波管,由电子枪、聚焦系统、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管内抽成真空。如果在水平偏转电极XX'和竖直偏转电极YY'上都没有加电压,电子束从电予枪前聚焦系统射出后将汇聚在荧光屏上一点,形成一个亮斑。如果在偏转电极YY'上加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压,在偏转电极XX'上加扫描电压,荧光屏上就显示正弦曲线。在实验中通过调节扫描微调旋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物理中,有关光的衍射及干涉实验是证明光具有波动性的最重要实验。目前大部分学校实验室只能做两个传统的学生实验:一个是“用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另一个是在光具座上的遮光筒里“观察双缝干涉、单缝衍射现象”。这两个实验都只能作为学生实验,实验现象只能由学生本人观察到,不能作为课堂演示实验和教师解说介绍用。虽然在近年来出版的各类物理教学杂志中也介绍了诸如“泊松亮斑”之类的一些自制教具,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且大部分不能做为教师课堂演示实验讲解用。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探索光的本性的进程中 ,杨氏干涉和泊松亮斑实验是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经典实验。前者由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于 1 80 1年完成 ,使他提出的光的干涉原理置于坚实的实验基础之上 ,揭开了波动光学复兴的序幕 ;后者则是 1 81 8年前后 ,法国科学院就光的衍射进行的有奖征文活动中出现的戏剧性结果 :微粒说的坚定支持者泊松为了驳斥菲涅耳的论文 ,用惠更斯提出的理论计算出 :如让点光源发出的光照在一块不透明小圆板上 ,则在其后放置的屏上 ,应当观察到在圆板阴影的中央出现一个亮斑 ,这似乎非常荒谬 ,因而他兴奋异常 ,宣称他已击垮了光的…  相似文献   
5.
陈育成 《物理教师》2003,24(6):48-49
菲涅耳于 1 788年出生在诺曼底省的布罗格利 ,当时法国革命即将爆发 .他的父亲是一位建筑家 ,他的母亲是梅里美家族的成员 .这个家庭由于她的兄弟莱翁诺而著名 ,莱翁诺是一位名画家 ,他的儿子即菲涅耳的表兄弟普罗斯佩·美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 ,他的短篇小说《卡门》是著名歌剧的主题 ,由此使得人们永远怀念他 .菲涅耳和他在光学上的主要竞争对手托马斯·杨不同 ,他智力发展较迟 ,对语言研究也不擅长 .但在 9岁时 ,菲涅耳开始显露出了非凡的技术才能 ,他依据科学原理制成了一种玩具枪、弓和箭 .他的身体不太好 ,但 1 6岁时就进入理工学校学习…  相似文献   
6.
泊松亮斑是高中物理光学部分的知识。在各个版本的高中教材中均涉及到了这个知识点,但没有一个版本的教材对如何在高中实验室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介绍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多次改进取得良好效果的验证光的波动性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著名的泊松亮斑。并对自行设计的多个简易方案逐一作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光学实验的演示对学生理解光学规律和光的本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由于环境和实验本身精度的要求,对光学实验的调节和展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物理光学中的一些实验较难操作(如小孔衍射、泊松亮斑等实验),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的给学生展示过实验现象,更多的是借助图片进行讲解.如何能够既简单又较好的展示光学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教科书中对泊松亮斑解释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三册(必修加选修)第29面以及司南版选修3—4第99面中,教材提出了光通过不透明圆板时会在影的中心出现亮斑——“泊松亮斑”.普通光源频率范围较宽加之光波波长极短,使教师很难通过实验让学生信服这一看似荒诞而又极具理性的现象,从而形成了教学上的缺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