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2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维重建法测量中国北方成人股骨膝外翻角(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利用三维重建影像模型获取膝外翻角,并通过使用这种方法来测量中国北方成人膝外翻角的平均估计值。创新要点:本研究所获取的膝外翻角平均值对于在中国北方人群进行膝关节置换术时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新的三维重建测量法使得膝外翻角的术前个体化测量更加精确。研究方法:利用64名患者的CT血管造影(CTA)的DICOM数据获取共128件股骨三维重建模型。在重建的股骨模型上分别定位髁间凹最高点(点A)、膝关节线上20 cm截面的髓腔中点(点B)和股骨头旋转中心(点C)。之后膝关节外翻角即由股骨远端解剖轴(线AB)与股骨机械轴(线AC)所围成(上述定位过程详见图5)。经统计分析后,128件股骨的平均外翻角值为6.20°±1.20°。统计分析还发现,膝外翻角与个体年龄呈显著性正相关,同一个体的左右侧外翻角呈显著性正相关。重要结论:在对北方成年人群进行膝关节置换术时,选取外翻角为6°可会在重建人体下肢力线上获得更好的术后效果。在对年长患者进行手术时应选用更大的外翻角。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日益成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开展,可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比较多,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进行护理指导,可使患者预先掌握功能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预防并发症发生,通过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实施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可使病人基本了解有关膝关节置换术前、术后的相关知识,懂得如何正确使用行走辅助器,并进行预习,进行自我护理,从而较大地提高了术前、术后的护理质量,同时也进一步调动了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减轻了病人在精神上、心理上的思想包袱,也激发了病人对生活的渴望和热情,对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康复指导,能加快和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因此做好术前和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我院骨科从2013年至今,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共52例,术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学周刊C版》2015,(25):26-27
目的:为了提高手部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和减少痛苦,分析和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手部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9月-2014年9月来本院骨科就诊的34例手部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7例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17例采取微型自攻空心螺钉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88.24%(15/17),对照组为64.71%(11/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天数、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部关节损伤患者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方案进行治疗,不仅有利于增加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减少患者的创伤和痛苦,提高其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4.
苗荷香 《考试周刊》2015,(19):132-133
目的 观察髋关节置换术行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疗效差异。方法 96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行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以及苏醒时间。结果 麻醉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行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有效保证术中血压、心率的稳定性,加快患者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5.
专家简介:曾意荣,教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一科副主任。1990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首届骨伤科专业;1994年考取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专业硕士研究生;2002年考取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曾先后赴德国法兰克福风湿病中心、德国汉堡人工关节外科中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技术在国内逐渐兴起,我院自1997年5月~2003年12月,共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92例143膝,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李彪  滕居赞  黄政 《大众科技》2017,19(11):78-79,108
目的:探讨中药跌打膏外敷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肿痛的影响。方法:选取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术后采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自制中药制剂跌打膏外敷于患肢腹股沟处、大腿内侧,而对照组则未行任何特殊处理,两组术后余治疗方法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48小时的引流量,术后第1、3、5、7天患肢大腿周径及术后第1、3、5、7天患肢静息疼痛VAS评分。结果:术后24、48小时治疗组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5天治疗组患肢大腿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肢大腿的肿胀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3、5天治疗组疼痛VA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7天两组的疼痛程度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跌打膏外敷能够安全有效的减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早期肿胀、疼痛程度,减少术后引流量,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通过针刀及推拿对髋关节疼痛的影响。方法:将4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采用针刀及推拿治疗;对照组20例只采用推拿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疗程后以及疗程结束第1周时进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及应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观察髋关节疼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第四周和治疗后一周Harris、VAS评分和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刀配合推拿可以缓解髋关节疼痛,早日行走、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9.
引起手术后关节脱位的因素有许多,可以从患者情况、假体设计、手术操作和康复护理这几个方面来考虑。假体置入位置欠佳、两侧软组织不平衡(尤其是外展肌的破坏)是造成THR术后脱位的主要原因;术前全面评价患者局部情况,并注意一些骨性标记的变异,术中注意正确安装假体,仔细清理髋臼周围的骨赘与骨水泥以及注意髋周围软组织的修复,关闭伤口前认真检查手术髋的稳定性,是预防THR术后脱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的重要手段。髋关节置换术后往往存在着患肢肿胀、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等问题,影响术后康复效果。综观各篇文献报道,外治法具有简便廉、临床疗效佳、副作用小的特点。文章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中医外治法和现代物理疗法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早期疼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