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知足 《兰台世界》2007,(3S):59-60
中国传统儒学,从整体上看,属伦理型化;从形成看,儒学即“人学”。“儒家人类是指关于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学说。孔子很重视人际关系,这与春秋时期的社会大变动有关。当时的社会变动引起人和人之间,如君臣,诸侯卿大夫,父子等方面的剧烈变化,从而出现了”礼坏乐崩“的局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即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虽然《论语》所记也包括了孔子某些弟子的言行,但其中十分之九记载的是孔子本人的言论,所以,基本上可以把《论语》看作记录孔子言论的语录。这是中国古代儒家最早的语录体文献,后来至宋明时语录体大行于世。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一直以"礼邦大国"的形象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依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位置和不断完善的社会政治体系,形成了特有的文明道德礼仪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代表为《大学》,《大学》主要论述的是修身齐家平天下等思想,三纲八目作为《大学》的两条基本道德修养原则对我国封建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继承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儒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大学》作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其中的德育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4.
人生活在社会中,面对不同的道德立场、道德价值时,经常不得不做出选择。这种选择能否满足道德情感需求,或者选择一种而必须舍弃另一种时,使人左右为难或痛苦不堪,此种情形称之为伦理困境。孟子论述了多个关于仁与礼两难的伦理困境,又从思、推、权、存等方面对伦理困境进行了解构,这些解构方法也是现代中西方哲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孟子对仁礼困境的解构不仅在百家时代重塑了儒学,而且对后世儒学也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传统儒学是治世之学,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并且提出了“仁礼合一”架构的解决办法,以达到“内圣外王”的目标。千年道统得以延续,并且能够创造与同时代其他民族相比更为优秀且先进的农业文明,自有其道理所在,而深掘这些道理,也必是当今重塑儒学用以济世以至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礼源于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后经周公等人改造而形成周礼。周礼含有对亲情的容许和肯定,这就是仁的精神的最初形式。孔子改造周礼,丰富强化了“仁”的内容,在仁和礼的关系上认为仁不能脱离礼,仁是礼的固有品质,礼是衡量评价仁的标准,仁学精神是“礼”的精髓。  相似文献   
7.
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的分配正义观是建立在礼正义论基础之上的,它主要以礼义差等作为正义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8.
仁的发现原本是对礼的意蕴深入开掘的结果,而礼的价值也正由仁的发现而重新确立.仁是礼的内在根据,仁心外化而成礼,依礼而行而成仁,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恰成一辩证的统一关系,而其前提则是:仁作为一个德性范畴乃是一个动态的存在,即仁由根之于心的潜在的德性,到经过礼的规范而实现为完美的人格,其间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仁之作为潜在的德性和礼之作为外在的规范,各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价值.仁不发于心,则礼便成为毫无意义的虚文;而失去礼的规范,则仁流为自然性情,虽不失为直.但却难免于野,甚至难免为乱.由仁之作为动态的范畴这一特点,我们又不妨推断:人性美善而又非纯美纯善或即是孔子未曾明言的独特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9.
仁礼,一直都是专家学者所研讨的话题热。基于孔子伦理"仁礼"与践履"中庸入礼"两者问题,本文限于仅论孔子之仁,未延及孟子、曾子、子思等有关仁的思想,作为仁学的传承者,他们有关仁的精辟思想可以进一步拓展仁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仁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儒学的理论基石。孔子仁学是对社会人生的观照,要求"人"参与社会、关心天下,求得"我"与"他者"和谐一致。仁的发现原本是对礼的意蕴深入开掘的结果,而礼的价值也正由仁的发现而重新确立。仁是礼的内在根据,仁心外化而成礼,依礼而行而成仁,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