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终南文化是陕西颇有特色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性文化,其特征为:文化形态上的山水之美、文化追求上的超逸之姿、文化指向上的仕宦之心。  相似文献   
2.
查慎行的仕宦诗,记录了诗人十年间的仕宦人生历程,抒发了诗人对宦海风波的切身体验和深刻感受,同时也对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进行了艺术的纪实性的描述;艺术上笔法老辣,含蓄蕴藉,意境高远,语言精炼而贴切生动,是清诗研究中不应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柳永是北宋具有开拓性的词人,但他的仕途历程极其坎坷曲折。很多学者将此归结于柳永不检点的行为和所作的艳词。事实上与妓交游,创制艳词并不违背当时的法律和道德,不会对仕途产生负面影响。柳永命运的悲剧,有着更深刻的文化原因,我们可以从宋朝的科举制度,文化政策,及宋初词的特殊功能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4.
张建军 《文教资料》2006,(13):125-126
柳永的一生是矛盾的,他迷恋情场,却又念念不忘仕途。柳永的矛盾既源于他本人,又源于他所生活着的社会。柳永的大部分词便映射了他这一生都无法化解的矛盾。本文就从这些词作来观照他的这一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5.
魏晋时代的士人有着种种为后人所不能理解的行为,服药、饮酒、吟啸等等,在他们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痛苦。考察这种时代风貌的途径之一,就是研究他们的仕宦心态及其对自然山水中的游乐生活和清谈场中的清谈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荥阳郑氏作为中古时期汉人"四大望族"之一,中外史学家对它已有较多研究,然前贤的相关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全面,其中一点就是未能很好地揭示出其在整个北魏时期的概貌.故笔者拟在借鉴相关成果基础上,对荥阳郑氏在北魏时期的房支、婚宦及其与北魏政治的关系等情况作一探讨,不当之处,敬请前辈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集宁师专学报》2021,(1):81-86
辽代都统分属于为北面军官、北面边防官、北面行军官系统。从都统民族成分来看,皇族成员、后族成员等契丹人所占比例较高,反映出鲜明契丹民族特征;初仕多以宿直官、荫补、军功入仕为主;前职需要较高仕宦资历和军事经验;后职一方面如若都统取得战争胜利,则予以加兼官,遥授地方节镇,赐于功臣号的封赐;另一方面如战争严重失利,则会予以免官;除战争失利因素外,终仕多以职位不动、升迁调动的形式为主。  相似文献   
8.
北宋词人柳永仕宦意识强烈,且仕宦意识与痛苦相伴。为追求仕宦,他费尽心机,吃尽苦头。特别是声色享受与仕宦追求发生冲突时,他宁肯忍痛选择后者。柳永仕宦意识之形成,是北宋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与个体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任昉年谱     
昉生于宋大明四年庚子,卒于梁天监七年戊子,享年四十九岁,历宋、齐、梁三世,自孝武至于梁武,凡十四帝。今仿清人体例,于十四帝之下各系帝纪事,略及三公,由此可明昉所生活之时代也。任昉年谱系昉以三事:曰仕履,曰交游,曰著述。仕履不记出藩入守,亦不记品第,概以“除”字领。交游则记从某某游,与某某交。从某某游者,乃交游以求仕宦也。  相似文献   
10.
王氏家族是北宋临城的名门望族,族人王鬷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王氏家族的兴起和北宋时期独特的社会历史环境密切相关。宋朝重文轻武,以科举取士为主要选官方式。社会各阶层都重视科举,平民寒士甚至视科举为改变自身及家族命运的唯一选择。王氏家族就是在此历史背景之下发展起来的。依据新近出版的《北宋临城王氏家族墓志》,结合宋初科举大发展的历史背景,详细论述了科举仕宦与王氏家族兴起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