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中少数长篇对话体议论文之一,集中体现了孟子思想和孟子散文的特色。学习的重点不宜限于读懂字词句的意思,而应在此基础上理解、评价孟子思想和《孟子》的写作特色。将《孟子》单元的教学重心设置于此篇,将此篇的教学思路定位于探究,是我们教学的指导思想。侧重整体感知,提出一些有质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作探究性学习,以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是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2.
读《孟子》总使人有气势磅礴之感.咄咄逼人之势。孟子沦辩的进攻性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可见一斑。在该文孟子举出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例后,回答齐宣王的问话,说“是心足以王矣”,有了这种仁爱之心就可以行王道了。至此孟子已回答了齐宣王三个问题,即“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若  相似文献   
3.
有的学生容易在被“看恶”以后,自暴自弃,因而教学中尤其要警惕“看恶”的言语,教师要注意所说的话,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言语的影响,做到“看善学生”,方能引导学生生善之心,行善之事,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4.
《齐桓晋文之事》以对话的形式记述了孟子说服齐宣王放弃霸图而施行仁政的过程,但实则是作为臣子的孟子和作为国君的齐宣王进行的一场辩论。我们知道,古代的君臣关系是“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没有是非可辩,没有道理可讲,君王的话是金V口玉言,就是真理.所以孟子想在论辩中取胜绝非易事。但他终以如簧巧舌使齐宣王打消了称霸的念头,接受了孟子的主张,这足以证明孟子的论辩艺术多么高超。下面我们就来品味一下孟子的论辩艺术。  相似文献   
5.
《道德经》第二章中的“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一句,是本章的中心论点,也是该书的灵魂,以后各章的论述都是围绕着“无为之治”和“不言之教”这一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而展开的。在阅读“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一句时,许多文本均断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均将“处”、“行”二字当做动词,这样理解不能算错,但断句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将“处”、“行”二字视为名词,强调了圣人的行为本身就是不言之教,更为妥当,更能体现老子所要表达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的传奇性具有鲜明而独特的特色: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所谓“极骇人之事”,就是采用夸张渲染的艺术手法叙事写人,以突出人物超现实的神与奇;所谓“极近人之笔”,就是一种写实,即在渲染人物超人、超现实的行为时,以表现其真实心理。这一特色在中国古代小说、小说理论的发展中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课文《齐桓晋文之事》中将“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注释为:“见《诗经&;#183;大雅&;#183;思齐》。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刑,通‘型’,作榜样。寡妻,正妻。御,治理。”很明显,编者把这里的“家”理解为“家庭”。  相似文献   
8.
"关涉全体之事,须得全体同意"在中世纪西欧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在演变的起点,它是一个以共同监护人关系为适用对象、以诉讼传唤为适用程序的罗马私法原则;在中世纪中期的演变过程中,它转变为以法人为适用对象、以议会代表制为适用程序的、关于政治权力建构的政治原则;在中世纪晚期,它开始朝向现代民主和现代宪政原则发展。这种演变过程展示了中世纪政治观念的复杂性,对中世纪政治观念的研究必须仔细把握这种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高校两课教学中的资料工作可分为专职资料工作和份内资料工作 ,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共同服务于两课教学。两课教学中资料工作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两课教学资料转化为两课教学内容的过程。随着两课教学模式面向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 ,两课教学中的资料工作必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本期导读     
大学社会责任是一个既古老又时髦的话题。虽说众说纷纭,但究竟什么是大学社会责任,不论在学界还是在普罗大众眼里都模糊一片。张维红博士的《大学社会贵任概念探究》一文将大学社会责任形象地概括为"份内之事"与"份外之事"的有机统一,给人以举重若轻的感觉,值得细读。大学与宗教到底是什么关系?江金同学的《论宗教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一文将大学与宗教千余年复杂的关系史概括为"生而不有"、"有无相生"、"有而无在"三种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