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0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之物的一种社会活动和管理过程。市场经济社会中,营销活动随处可见,因此市场营销学得以诞生。  相似文献   
2.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古人告诉我们,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然后才是“授业解惑”。可见,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那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呢,笔者谈一下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杨继唐 《职教论坛》2007,(4X):45-47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国自古就把教师教授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就是“传道”的作用放在首位。但是现在由于高职院校扩招后,很多学校师资不足,负责学生思想教育的专门辅导员管理的学生太多,本来不足的教师还在校外兼职,或全心做科研,很多教师上完专业课就走人,很少和学生交流思想。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相对弱化,造成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校的感情淡漠,影响和谐校园建设。本文提出强化课任教师参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案,弥补辅导员管理不足的弱点,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4.
一次习作,学生引用《资治通鉴》。顾颉刚说:"引用古书资料,要用原始书,《资治通鉴》是二手货,不足取信于人。"又一次,学生粗心大意,写错字,顾颉刚骂他:"要细心,一个字都不可轻轻放过。"再一次,学生出大题目要写作,这次顾颉刚骂他更狠:"你的毛病好出大题。要知道大题目费大功夫,不易做得充实;小题目可以做得充实有力,无懈可击。某些事,可以大题小作,在学问上则要小题大做。"  相似文献   
5.
一、古代文学是非功利的"为己之学",其价值体现在"立人",而不是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古代文学的"传道"应该走出贵古贱今的信仰误区,与开放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实现真正的古为今用;三、古代文学的知识目标,不仅是记诵文学常识,更是思辨能力训练与提高;四、古代文学的讲授必须抛弃狭隘的纯文学观念,打通文史哲,最有效地体现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6.
周颂南 《武当》2008,(12):47-47
入魔,是古代练功实践家对功中出现多种偏差的总称。《钟吕传道集》将练功入魔归纳为十类:有六贼魔、贵魔、富魔、六情魔、六思爱魔、患难魔、刀兵魔、女禾魔、圣贤魔、女色魔等。《童蒙止观》书中则将魔归纳为四类:有烦恼魔、阴入界魔、死魔、鬼神魔等。初练功者在功中昏沉偏差,古人称之为“睡魔”。  相似文献   
7.
钟颖杰 《学苑教育》2012,(22):12-12
教师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也就是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8.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和课程标准都把培养人的落脚点放到了思想方法与情感道德上,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注重将科学的思想方法渗透到知识传授的各个环节中,将审美情趣、道德情感的培养融合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9.
李梁燕 《科教文汇》2014,(21):135-135
由于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而忽略了素质教育,导致后进生逐年增多,严重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是否能有效地转化后进生是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也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由于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而忽略了素质教育,导致后进生逐年增多,严重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是否能有效地转化后进生是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也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