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英语是一种活生生的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只以语法规则来解析各种"言不达意"的语言现象,而应该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并正确理解各种"言不达意"及"似是而非"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2.
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是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英国最受欢迎的存在哲理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短篇小说《过桥》(Across the Bridge)里包含了很多现象与本质、事实与假象、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格林正是借助他作品中的似非而是或是矛盾来揭示和讽刺事物与其表面正相反的本质,在小说娱乐层面的背后我们可以感悟到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对人、对事物、对社会以及对人生甚至是对死亡的深刻思考,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古汉语文献的阅读中,时常遇到对词义说解表面上言之成理、而实质上又经不起推敲的"似是而非"的情形;反之,也有些说解初读起来让人感觉古奥、怪癖,而仔细琢磨却别有深意,"似非而是".这种情况,启发人们在古代文献的阅读中既要注意同一文献或同一时代相关文献的用法,即汉语词义自身的系统性;又要注意词义说解与文义、交际背景的吻合,即词义存在的实证性.为了避免顾此失彼的片面性,还要时时注意两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正>高考论述类文章阅读考试多年,许多一线教师引导考生寻求答题捷径,以求能精准地解决问题,获取高分。笔者也一度探究命题人设置"陷阱"之法,让自己的学生能够规避,从而提高分数,但一路"摸爬滚打"下来,依然有许多学生感到茫然。寻找错误项,感到项项  相似文献   
5.
似非而是”涵盖认知的过程、言语的表达、为人的智慧三个范畴内容.作为认知过程的“似非而是”表现为偶然性与经验性智慧两种形式,而作为修辞格的“似非而是”一种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矛盾修辞与否定修辞的统一.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通过其与矛盾修辞格与否定修辞格的对比厘清理念概念,也要更深度关注对学生“似非而是”认知过程的培育,充分发挥其隐形课程的效应.  相似文献   
6.
7.
所谓成语运用中的“似非而是”现象,就是指成语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以我们常规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似乎是用错了,而实质上,却是恰当的。对成语运用中“似非而是”的错误判断,往往是我们忽视了成语的变式使用或原始意义的用法而造成的。下面将成语运用中常常出现的一些“似非而是”现象作分类举例并简单解释说明,以期获得些许启示,来提高我们对成语应用的辨识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似非而是的隽语(paradox),揭示了它作为一种认知方式,而不是作为一种传统的修辞格对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的启示作用:它帮助我们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从而更透彻地分析现代社会中的矛盾现象,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隽语该功能的实现有赖于读者头脑中的图式知识,因此本文还从图式角度剖析了隽语的概念表达过程和读者对它的解读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