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何心隐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改革家。文章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何心隐心理学内容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心理学在中国心理学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何心隐的讲学生涯,多置身于师友圣贤之间。何心隐亦以讲学活动多有所遭际,并最终被逮而死于狱中,其弟子朋友身赴心隐之难者是大有其人的,唯以文献缺如,其人其事多已无闻。论文稽考相关史料,钩沉索隐,对此一段曾存在于天壤之间可歌可泣的故事有所述。  相似文献   
3.
4.
关于何心隐之死,历来众说纷纭,本文所考者在于澄清相关事实,其要有三:其一,何心隐虽死于武昌狱中,然审判、定罪则在死后,由刑部主之。其二,由耿定向的两个版本的《招魂辞》及相关资料可知,耿虽于何心隐被追捕时为其辩护,然多年以后,耿却以为何心隐当从明太祖"彝训",以"讲学"之名义,杀之以儆天下。其三,何心隐之最终定罪是参入妖人"曾光"案而定以"妖罪",然当时之湖广巡按御史郭思敬亦曾于其被逮后以"私立书院"奏闻其罪。所论者在于何心隐之讲学与张居正之饬讲学、毁书院之内在关联。何心隐视讲学为生命,既有张居正之饬讲学、毁书院,则何心隐终不为所容。  相似文献   
5.
泰州学派的何心隐,作为儒教改制者,所针对的是融入国家政治制度之中的儒家传统建制。儒家、儒教之“道统”,因其与现实政治之相摩相荡,而存在一紧张的关系。明嘉靖之后,此紧张关系日益尖锐。何心隐秉承其祖王心斋所论“出处”问题,别开独立于政治建制的儒教、孔教建制之途径。其所构建的孔子之“教”,在于人之普泛以孔子为所尊所亲,方能最终达成人与人之间普遍的“尊尊”、“亲亲”,此即孔子为天下、为人间社会所施设的“仁义”之“广居正路”。  相似文献   
6.
何心隐的"讲学"生涯,多置身于"师友圣贤"之间。何心隐亦以讲学活动多有所遭际,并最终被逮而死于狱中,其弟子朋友身赴心隐之难者是大有其人的,唯以文献缺如,其人其事多已无闻。论文稽考相关史料,钩沉索隐,对此一段曾存在于天壤之间可歌可泣的故事有所述。  相似文献   
7.
正李贽是明中期一位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生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卒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享年七十六岁。一、在思想界,他是以非孔反儒而著称他敢于蔑视和否定孔子的绝对权威,公开指出"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焚书·答耿中丞》)李贽认为,做人不必效法孔子,如果一定要效法孔子,那孔子以前的人就不成为人了,每一个人应有他自己的作用,不必依傍孔子。自己是一个活人,却偏偏专学孔子,那就是东施效颦。"然则仲尼虽圣,效之则为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焚书·何心隐论》)。  相似文献   
8.
何心隐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在家乡创办"聚和堂",从事其理想社会所需人才的试验。他通过书院实践,分别在学校教育目的、教育功能、教育环境、教学管理及后勤管理等各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主张。他的一些教育思想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空想社会主义教育家所提出的教育主张有相似之处,并对当今乡村教育建设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