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6885篇
科学研究   264篇
各国文化   30篇
体育   225篇
综合类   158篇
文化理论   19篇
信息传播   39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805篇
  2013年   567篇
  2012年   687篇
  2011年   809篇
  2010年   702篇
  2009年   682篇
  2008年   771篇
  2007年   508篇
  2006年   333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阿房宫赋》(见粤教版《语文》必修2)中的"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一句在教学中颇有争议。笔者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语文》必修2第97页对"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一句的注释是"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把金子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沙石";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基本上也是沿用了这种说法。按照这一说法,此句中的"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个名词应该有四个活用了,至于哪四个活用,又是如何活用。  相似文献   
2.
3.
陶仁祥 《体育科研》2003,24(5):52-55
身体,是人的生命活动主体,也是武术运动的主体。武术运动,是一项徒手或手持器械,以肢体各部位体势运动变化,与意念、呼吸、劲力相结合形式的综合性全身性运动。武术套路的势式动作和技法变化,都是由肢体体势动作变化而成。因此,武术运动对身体各部位体势,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等方面。行势走架,动静、开合,站立、走转,进退、起落,闪展、腾挪等,都有严格的体势变化要求。要想练好武术,教好武术;要想提高武术技艺,就必须十分清晰了解身体各部位正确体势的要求与运用。这就是武谚所说的“明三节”,同时武谚还用“三节不…  相似文献   
4.
石雷石 《武当》2003,(8):21-24
鹰形概说 “鹰形”为心意六合拳十大真形之六。鹰是自然界中的猛禽,心意拳取其捉拿、扑食、钻天,居高临下,藏爪扑击之势,蹬枝展翅之劲,翻身之灵,以达到手心实的目的。心意门五指挓开,手伸有力。因为心意拳是短打,所以,捉拿实战价值极大。鹰之捉拿,抓敌打一合劲,双手一上一下,一前一后,如同扯物,有恨天无把之意。  相似文献   
5.
6.
王林 《现代教学》2006,(12):12-12
以往我们教鲁迅作品。更多的关注点是与较近的升学考试挂钩的。而忽视了从长远的角度来思考鲁迅作品对于学生人生成长的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附图(见封三)为新发现的挂号保价军邮封,您见过上面这种“优待作单挂号处理”免费戳 吗?我估计你没见过,因为它是未见经传的新发现品。所以,我大胆地使用“首见”二字,但也欢迎同好们提出不同意见。此信是渡江战役时期由南京附近寄往胶东农村的战士家书,而且是装寄粮票的挂号保价信。战争年代,部队信件一律免收平信邮资,但须照纳挂号、保价等给据资费,这是当时军地双方邮政规章的明文规定。然而,这封挂号信件却未贴任何邮票,顺利地寄到了千里之外的山东半岛东端。其原因就在于信封正面盖有这方罕见的“优待作单挂号处理”木戳。  相似文献   
8.
勋章     
水产站隔壁的院落,是我童年好奇的地方之一.我们站在水文站的破铁船上,仰尽了脖子也看不到里面的风光.院子里有枪声,每当一个人走出院子,立刻有人锁上门.我见过的大铁门即使关闭,小门会开着,比如盟委的门.这里的小门也锁上.……  相似文献   
9.
拳学对力量是非常重视的,因为拳学是一项激烈对抗的运动,其技术动作没有力量做保证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在中国武术界有“一力降十会”的说法。在拳学中把未经过拳学训练的力量叫本力。而拳学中通常所说的力,是指经过独特的功夫训练所培养出来的协调的、整体的力量,也叫功力,而不是笨拙的蛮力。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