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4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十年前,当我第一次在《乒乓世界》上看到国手们的彩色照片时,我期望将来能看到更多。四年前,当我在球友不足十平米的租住处看刘国正拼下七个赛点时,我期望将来能在现场感受这样的激情澎湃。真的奔赴上海时.怀揣工作证的我却没敢期望太多.因为据说工作证的活动范围比记者证小很多,但由于名额紧张,我没办记者证.只能想像着.一个人孤零零地困在特定区域.和大家遥遥相望,会是什么滋味?  相似文献   
3.
电子文件证据上的可采纳性(admiSsibility)或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问题,即电子文件能否被执法者当作证据的一种运用于法律事务中的问题。近年来电子文件的证据可采性问题受到了不少质疑并得到档案界和法律界的共同关注。本文拟作述评。  相似文献   
4.
允许证人不对其近亲属的罪行作证的规则,自古以来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而我国现在却无类似规则。赋予具有近亲属身份证人拒绝作证权,有利于增进人们互爱互信、保障人权、实现社会正义、平衡利益冲突、使刑事诉讼顺应人伦常理。因此,为构建和谐社会,有必要确立近亲拒绝作证刑事规则。  相似文献   
5.
文章是用社会学、伦理学的方法研究刑事诉讼法的一种尝试,通过探讨和分析刑事诉讼中一些特殊证人如夫妻、父母子女等亲属作证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及负面道德影响与对司法追求真实所实现价值的比较,从而得出的结论是:授予夫妻、父母子女近亲属等人有限的拒绝作证权所实现的社会价值远远大于他们作证而实现的司法追求真实的价值。本文对我国的相关法律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并对我国的立法提出了修改建议,建议我国诉讼法应赋予这类证人拒绝作证权,以实现刑事诉讼的公平、正义、秩序和效率价值。  相似文献   
6.
隐蔽作证是一种特殊的作证方式,在国外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早有规定和体现,然而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到目前为止只有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进行了尝试。本文以银川市为例,分析了构建隐蔽作证制度的必要性,探讨了妨碍隐蔽作证制度构建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年轻女保姆面对钱才兼备的男主人,不由动了非分之想。在她百般利诱遭到拒绝后,不由恼羞成怒,竟用开水将自己烫伤,并谎称男主人图谋不轨遭拒报复所致。就在男主人有口难辩时,女主人的一盒录像带为丈夫讨回了清白。  相似文献   
8.
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了解案件一定程度上的客观真实情况并有相应能力出庭作证的证人出庭作证系其本人向人民法院应尽之义务,而人民法院亦不应当令证人因出庭支持司法机关工作而蒙受个人损失。尽管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在新添加的第74条中已经明文规定了证人出庭费用最终由败诉一方负担,并初示此类费用的支付路径,但本条规定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与不适性。事实上,首先明确证人作证所涉及费用的范畴及相应量化标准,其次由人民法院在充分审查证人出庭作证的相关费用的合法性、合理性的情况下统一预先支付该笔费用,最终将此部分费用划入相关诉讼费用中并明确由哪方当事人承担较为合理,此路径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目前刑事证人出庭率较低。根据学者和司法实务工作者近几年在不同法院对刑事证人出庭问题的调研和考察情况,可知当前刑事审判实践中该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需要对我国的刑事立法中对证人出庭问题给予更多的重视,逐步形成体系化的传闻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立法保护亲密的配偶关系,和追诉犯罪一样,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一些国家和地区注重保护实质性的配偶关系、落实保护机制、有取舍地予以保护。在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不能全面地保护配偶关系;配偶可能从对方犯罪的潜在证人转变为包庇、窝藏罪的被追诉人,从而难以发挥对配偶关系的刑事诉讼立法保护;此外,配偶的拒绝出庭作证特权有被架空的倾向。不妨将配偶的拒绝出庭作证特权改为配偶拒绝当面作证特权,在此基础上扩大有权拒绝当面作证的主体范围;并且赋予配偶免于强制搜查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