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9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中的两首诗。本案例以李杜二人对彼此的评价“作诗苦”与“思不群”为线索,整合相关教学资源,逐步引导学生鉴赏两首诗作的景物差异、情感差异,继而深入探究李杜“思不群”与“作诗苦”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诗歌、散文是有韵味的.因为诗歌有意境,它塑造的是一种空蒙的、灵动的、音符跳跃般的需要无限遐想的意境;因为散文有意境,它营造的是一种悠远的、恬淡的、宁静的,站在山上观风景需要慢慢品味的意境. 什么是意境?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明朱承爵《存馀堂诗话》:"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二:"云栖修篁夹道,意境殊胜."端木蕻良《关山月的艺术》: "画梅花的,总是强调暗香疏影这般意境."有意境,有韵味,人们就爱读.  相似文献   
4.
相传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与友人在兰亭河边畅饮并作诗,美酒、佳景、挚友构成的情景令醉意朦胧的王羲之灵感喷薄而出,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毫作序文一篇,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却如何也达不到先前那样的境界了.  相似文献   
5.
Q&A     
《小学时代》2008,(5):35-35
你有不明白的问题?你想难倒老编?哈哈,老编接招啦。"铃铃铃……铃铃铃……"电话铃声响不断,老编手脚忙不停,你要问我为什么,作诗一首来留念。"哇……"什么声音?老猫我随随便便作首诗难道惹来了崇拜者的惊叹?转身一看,糖果姐姐、东子哥哥正趴在桌子下面。  相似文献   
6.
曾几何时,琅琅书声便是学校的象征,此起彼伏的朗读声犹如一阵阵动听的乐曲沁人心脾。从古至今朗读一直是学好语文的一种必不可少且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传统语文教学经常让学生将经典篇章熟读成诵,从孔子到陶行知,中国的教育家们一直是这样做的,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都是"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语文知识储备的主要途径,是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源泉.大量的阅读,能提高小学生的知识面,对其作文能力及交流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马智勇 《收藏》2013,(9):232-233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爱作诗也爱题诗,书学赵孟頫,诗爱老杜。宫中历代书画名迹鲜有不被题跋者,越是稀世巨迹,他越爱题跋甚至多次题跋,严重破坏了画面的美感,屡被近代史家、学者所诟病调侃。但同时不可否认,他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封建皇帝。《四库全书》在他的全力主持下,得以完成,不能不说是对中国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承继了康熙、雍正的事业,在文治武功上有卓著的政绩,而且酷爱学术文艺,对汉族传统的封建学术文化造诣之深超过了汉、唐、宋、明时期的很多汉族帝王和学者文人。  相似文献   
9.
唐顺宗年间,当时朝中执政的王叔文为了整治腐败的吏(lì)治,大胆提出改革,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也是王叔文集团的重要成员。后来,"永贞革新"受到保守势力的反对而失败。王叔文被逮捕入狱,柳宗元受到牵连,被贬(biǎn)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又被贬为柳州刺史。由于政治上失意,柳宗元到柳州后,终日郁(yù)郁寡欢,整日闭门谢客,以饮酒吟诗打发日子。空闲时,就教书童柳植写字作诗。柳植是个13岁的少年,聪慧可人,经柳宗元悉心调教,写字作诗进步很快,他模仿主人的笔迹,惟妙惟肖,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境界,因此深得柳宗元的喜爱。这年冬天,地处南国的柳州,陡(dǒu)然下起漫天大雪,霎时,山川尽染,柳州成  相似文献   
10.
很多家长都读过《伤仲永》这篇文章:小时候的方仲永非常聪明,5岁就能写诗,如果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他的诗竟然引得全乡秀才称赏。同县人对这件事都感到奇怪,渐渐地都以贵宾的礼仪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请方仲永作诗。他的父亲认为有利可图,就每天拉着小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再让他学习。结果,方仲永长大后成为了一个非常平庸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