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6至1949年中国的自由主义者主要有三种类型:民间议政型、组党参政型、政府谋谏型,分别以储安平、张君劢、胡适为代表。在这三年中,储安平以《观察》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公共论坛议论时政,并且自己经历着由中共的批评者到接受共产党的思想转变;张君劢活跃于制宪事业中,参加蒋介石的制宪国大和政府改组,但发现国民党的宪政貌似神非;胡适则在政治上走向保守,站在国民党的立场为政府说话。战争的结局,最终决定了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1946至1949年中国的自由主义者主要有三种类型:民间议政型、组党参政型、政府谋谏型,分别以储安平、张君劢、胡适为代表.在这三年中,储安平以<观察>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公共论坛议论时政,并且自己经历着由中共的批评者到接受共产党的思想转变;张君劢活跃于制宪事业中,参加蒋介石的制宪国大和政府改组,但发现国民党的宪政貌似神非;胡适则在政治上走向保守,站在国民党的立场为政府说话.战争的结局,最终决定了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王明星 《东方文化》2002,5(5):51-56
创刊于1946年9月1日的《观察》周刊,是一种“大体代表着自由思想分子”,“要对国事发表意见”。的政治性刊物。主编储安平是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一面大旗。《观察》周刊以“民主、自由、进步、理性”为办刊的宗旨,要求以理性的态度,和平改良的运作模式解决国内各种纠纷,充分反映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信仰和追求以及参与国事、切入社会生活的良好愿望。到1948年12月被国民党查封为止,《观察》前后共出版5卷114期。  相似文献   
4.
着重考察和剖析储安平的自由主义新闻观念的历史来源和思想基础,有助于真实地把握旧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们的新闻理念和心路历程,从一个新角度客观地思考中国新闻业的发展历史,落实"以史为鉴"的修史目标。  相似文献   
5.
裂变中的抉择:--对1946-1949年中国自由主义者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6至1949年中国的自由主义者主要有三种类型民间议政型、组党参政型、政府谋谏型,分别以储安平、张君劢、胡适为代表.在这三年中,储安平以<观察>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公共论坛议论时政,并且自己经历着由中共的批评者到接受共产党的思想转变;张君劢活跃于制宪事业中,参加蒋介石的制宪国大和政府改组,但发现国民党的宪政貌似神非;胡适则在政治上走向保守,站在国民党的立场为政府说话.战争的结局,最终决定了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储安平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独立报人。经过1946-1948年国统区主办《观察》的辉煌后,储安平的新闻思想却在1949年《观察》复刊后开始发生了明显变化。笔者认为,建国以后知识分子心态的转化,强烈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精神以及"费边主义"中"缓进待机"思想的影响是导致储安平在《观察》复刊后新闻思想变化的主要原因。本文力图以新的视角探讨储安平1949年后《观察》复刊这一时期新闻思想转变的原因,并希望对储安平新闻思想的研究做些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林立华 《今传媒》2016,(3):131-132
储安平的一生和报刊有着紧密的联系,曾先后主编过《文学时代》《中国晨报》《力报》《客观》等刊物,尤其是他于1946年创办、主编的《观察》周刊,因为文风犀利、观点独到,在当时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成为中国进步民主运动的一面重要旗帜,同时,也集中反映了储安平的编辑思想.本文从提倡言论自由,办刊目的是舆论监督,客观、公正、理性的编辑精神、独立自主的办刊精神等四个方面就《观察》周刊时期储安平的编辑思想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8.
彭原 《图书馆论坛》2003,23(5):165-166,46
通过中国三位出版家的事迹,颂扬扶推后进、不计毁誉、不畏强权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清朝末期以来,中国内忧外祸不断,民众在民族危亡和国内政治危机双层压迫之下,渐渐觉醒。先进的文人开始求新思变,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均对国外的文学和政治文化颇为赞赏,纷纷要求变革文学,以图强国,鲁迅更是弃医从文,走上文学政治的道路。一部分文人开始借助报刊对国是发表言论,于是"文人论政"成为这一时代鲜明的特色。储安平在受到严复、胡适和外来哲学的思想影响下,将其活动范围由文学转向政治,其独特的政治思想特征是这一代文人知识分子思想变化的缩影,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文人的政治思想特征显得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秋风先生新著《嵌入文明:中国自由主义之省思》,反思了近代中国以胡适、储安平为代表的启蒙自由主义传统,追溯了张君劢、梁漱溟所代表的保守宪政主义传统,分梳了自由主义与宪政主义的异同,提出中国的自由主义若要走出困境,必须有一个“保守化”的转向,即学习西方立宪时代的政治传统,并对中国传统中的某些价值予以肯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