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如何在课程思政中融会贯通儒墨传统文化,传承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以高职信息技术公共课为例,基于儒墨传统文化,归纳提炼(山东班墨)工匠精神、(儒墨文化)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通过“儒墨会通的四载体六方法”实施路径,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为全国高职信息技术公共课教学、课程思政教育和文化传承探索了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古代中国的礼,实际上是一个建构完备的制度与文化的体系,是一种集政治、宗教、伦理、教化、法律和军事要素于一体的整合性的治理构架。礼成于周公,而后一直在统治阶级内部传播。通过百家争鸣,礼开始逐步下移到平民中来。  相似文献   
3.
忠、孝、义是儒墨两家共用的伦理范畴,但其内涵并不相同。文章对此作了研究,同时探讨了儒墨伦理分歧的后世影响  相似文献   
4.
鄧秉元 《中国文化》2023,(1):184-204
儒墨兩家的學術淵源,一向在學術史上聚訟紛紜。本文從思維方式入手,在重新判釋墨學大義的基礎上,不僅剖析了墨學與子路一系儒學的精神聯繫,也對《論語·子路篇》的大旨作了蠡測。一般來説,子路的政事之學可以代表“舊法世傳之史”在春秋晚期的現實形態。對子路之儒這一學術史上早已失踪的學派重新勾稽索隱,無疑是超越漢宋儒學基本視野,以還原孔門經學知識體系與精神結構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墨子及其创立的墨家学派,其思想观点多以儒家的反对命题而提出,儒墨两家相互辩难,分庭抗礼。其中儒家主张的“亲亲”、繁饰礼乐、厚葬久丧与墨家主张的“兼爱”、非礼非乐、薄葬短丧,这三个对立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凌莉 《文教资料》2014,(1):96-98
陶行知对中国传统教育既批判又继承,批判的是没落的封建旧教育,而继承的却是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统教育奠基阶段的儒墨道的教育思想。儒家的“教学相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智仁勇”、“引发自得”,墨家的“三知”、“兼爱”,道家的“全生”、“返璞归真”等思想都在陶行知的文章中有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7.
"爱"虽作为儒墨两家思想共同的逻辑起点,他们都希望通过爱维护社会秩序,调和阶级矛盾。但两家立场不同,取舍各异,造成其价值观的差异甚至对立。孔子的价值观以人作为本位价值,以忠孝为基本道德规范,以推己及人作为价值实践方案,将个人的道德践行与维护社会制度结合起来,主张克己复礼,恢复周天子的权威。墨子主张兼爱交利,把功利价值当做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将爱利一统于公义,要求人们不分高低贵贱,一律平等相爱,反对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8.
先秦儒墨两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个极有影响力的私学教育集团,儒墨虽同源,但墨家作为儒家的对立面,他们的教育主张有众多不同之处。文章具体阐述了先秦儒墨两家教育内容的差异,并剖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以窥两家的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9.
游侠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历史化过程,体现在其"知行合一"的人生态度上,是周穷救急的侠义之举与内在德行修为并重的结果。游侠人格精神的形成,是先秦诸子思想之间互相扬弃、融合的结果,尤以儒、墨、道三家最为显著。儒家之于侠,在于"仁",以仁爱之心救他人于危难;墨家之于侠,在于"任",损己益所为,杀己存天下,不惧死亡、勇于献身;道家之于侠,在于"施",施财于天下,周穷救急,以富而不有、功而不居、为而不恃为原则。  相似文献   
10.
作为工匠精神从追根溯源意义上的伦理文化源头,儒家和墨家伦理的诸多思想都对工匠精神的现代理解和建构有着重要的启示.儒家的仁爱思想和墨家的兼爱思想分别从各自的角度为工匠精神注入了浓厚的道德情感基础,基于道德情感的爱人之心是铸造工匠精神的必须之维.工匠精神注重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在道与技方面的追求,注重劳动实践的重要性,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升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