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08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59篇
教育   9161篇
科学研究   989篇
各国文化   107篇
体育   238篇
综合类   598篇
文化理论   98篇
信息传播   2042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369篇
  2022年   389篇
  2021年   363篇
  2020年   309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292篇
  2015年   512篇
  2014年   874篇
  2013年   761篇
  2012年   806篇
  2011年   965篇
  2010年   906篇
  2009年   856篇
  2008年   978篇
  2007年   904篇
  2006年   739篇
  2005年   525篇
  2004年   446篇
  2003年   417篇
  2002年   369篇
  2001年   276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理解孔子儒学思想体系,关键是要理解这个体系的逻辑起点。应用马克思主义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从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论述。并根据时代的要求,论述了孝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孝的思辨     
孝是传统美德,不是封建糟粕;孝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没有也永远不会过时;从全社会范围来看,孝的主体是千千万万子女,孝的客体是千千万万父母,孝不只是一家一户的事,更是全社会的大事,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培育出良好的孝风孝德.  相似文献   
3.
制约社会变革的因素很多,其中也包括道德伦理。本文就交互伦理和本质伦理在社会改革中的意义,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扬弃朱学、自创新说之后,在修身工夫诸环节中一直是将"诚意"置于优先地位的。他提出了"意之所在便是物"的命题,将"意"的感应机制视为人与现实世界关联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批评"务外遗内"的朱学和"是内遣外"的禅学之同时,坚持以超越内与外、整合心与物的"合内外"作为自己新的哲学立场。  相似文献   
5.
标题用语取自于清代孙星衍在山东为官时所作的诗句.其全文是:"骢马红旌静不喧,来从玉宇带高寒.三齐名士争投刺,一路青山送到官.使者车单如客过,圣人家近借书看.清时不用矜风节,惭愧儒冠换豕冠"(1).由此可以想见其"儒吏风流之概"(2).  相似文献   
6.
广告的巨大影响使许多事物都带上了重在宣传的“广告心态” ,走出神学院和象牙塔进行普世化的普世伦理也未能免俗。内在逻辑上的填补缺失 ,方法手段上的化繁复为简约 ,社会功能上的灵魂麻醉 ,最终目的上的推销自己的主张 ,作为“沉默的大多数”的普世对象 ,所有这一切都使普世伦理和广告如出一辙 ,而这种将普世伦理等同于广告宣传的做法极易降低人们的思想水平 ,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7.
晚明大山人陈继儒化性格的构成有极其丰厚的土壤。晚明社会思潮与生存环境对化心态的影响使陈继儒具有圆通的处世哲学、强烈的忧患意识、严格的道德自律和清醒的审慎心态,从而构成了他独具有性的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企业伦理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伦理是指在企业全部生活中所蕴含和活跃着的道德意识、道德准则与道德活动的总和。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伦理的重要现实基础和生长点。以人为本的企业目标是企业伦理的重要价值依据和导向。道德传统是企业伦理产生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借鉴。企业伦理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协调关系、激发活力、凝聚人心、塑造形象的显著作用。企业伦理是社会伦理最富于时代精神的部分和内在的推动力量。企业伦理对于民族文化的振兴具有重大的促进意义。企业伦理的运行机制必须依靠赏罚、舆论和教育机制的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社会中,法与道德既有着矛盾冲突的一面,又有着相互事例的一面,无论是矛盾,还是融合,都要严格把握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和阶级属性,始终张扬、维护法的权威,在法制和程序的途径去协调法与道德伦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无为而治”包含了自然无为与清静而为两个原则,前者强调对社会经济的治理而尊重和顺应社会经济规律,后者重在反对对社会经济的过度干预。与儒家不同,道家强调经济伦理规范必须具有真实、自然的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