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票友”是旧时对戏曲、曲艺的非职业演员的一种称谓。相传清代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赴各地演唱子弟书,为清王朝歌功颂德。后来就把非职业演员称作票友。现在“票友”又引申出了新的意义和用法.由艺术领域延伸到了其他领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刘英杰 《收藏》2012,(17):114-115
满族原是一个骁勇、粗犷的民族,可清军人关后,尤其是清中晚期,生活过于安逸的八旗贵族开始沉湎于消遣与享乐。有人说,那时上自王侯,下至普通旗人,养鱼养鸟斗蟋蟀成风。于是,鸟笼也随着成为这一时期他们手中的宠物。说起养鸟,自明清以来一直是文人雅士的怡情之事,但到了清朝中晚期,八旗子弟养鸟斗蟋蟀竟成了风气,争奇斗艳,花样层出不穷。据关于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清稗类钞》记载,旗人日常生活中一个重要的消遣就是喝茶、遛鸟。旗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2009,(10):F0002-F0002,F0003,F0004
北京市第三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前身是建于1724年(清雍正二年)的八旗子弟右翼宗学堂。曹雪芹曾在此供职10年。1902年,改为八旗右翼中学堂;1912年,改为京师公立第三中学校,并搬至现址。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1913年曾就读于此。1950年10月,学校被命名为北京市第三中学。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五陵少年和八旗子弟的产生、生活追求、形象剖析进行分析可知,五陵少年的产生缘于汉唐时期五陵陵邑和京师富家雄厚的经济基础,八旗子弟的产生和清代八旗制度有关;五陵少年具有"任侠"、"纨绔"的生活追求,八旗子弟则不务正业;五陵少年具有伪侠和奢侈的一面,八旗子弟则表现出开拓进取和腐化堕落的风貌.  相似文献   
5.
琉璃厂风光     
有人说:辛亥革命爆发前,晚清政府是一个败家子,靠丧权、割地、赔款苟延残喘;民国建立后,它又像个破落户,从皇室一族到王公贝勒、八旗子弟,全是靠着祖宗的余荫,变卖家产维持了。你看,从元代起就有的琉璃厂不温不火几百年,突然兴旺火爆了起来,那里面的好货让人日不暇接,许多都是旗人家里压箱子的宝贝。  相似文献   
6.
和珅,八旗子弟出身,自幼家境富裕,他熟读孔孟之道,精通四书五经。和珅原本是看守紫禁城大门的一名小卒,只因善于溜须手拍马,喜弄阿谀奉承,最终飞黄嘴达,身居一品大员  相似文献   
7.
清代八旗子弟的家庭教育,注重知识和道德品质两方面。知识教育的特点是隆重师儒,各有所宗;道德教育是言传身教,以经史为主,造就了一代贤才良吏  相似文献   
8.
乾隆初年,清廷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附近地方修建绥远城,派拨满洲、蒙古八旗官兵驻防,并设官学对八旗子弟进行教育。关于绥远城官学的设立及沿革情况,官修史书及地方志记载均不详明。现从馆藏军机处满文档案中选译部分奏折,反映乾隆六年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大都渴望写出逻辑性强、说理有气势、文采飞扬的议论文。正如饭要一口一口吃,话要一句一句说一样,议论文的高楼是必须靠论证方法表达这一稳固基础才能建立起来的。笔者结合具体作文题,来谈谈论证方法的专业化表达问题,以期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一、作文教学要结合具体题目来谈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天性,又叫本性,是指人或事物先天具有的固定属性.  相似文献   
10.
《历史档案》2017,(3):4-29
咸安宫官学,原系雍正年间为教育内府子弟而设,后亦于八旗子弟中选俊秀者入学,是旗人进入官吏体系的培训机构和重要途径。咸安宫官学的兴衰变革,反映了清廷人材标准的变迁、官方教育制度的沿革,是清代文教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雍、乾两朝是咸安宫官学建置之初,从课程设置、师资选拔,到学生考试、教习议叙,各种制度在摸索中逐步成型。嘉庆以后,咸安宫官学的各项事务已有成规,然而师生多有敷衍,规章日见废弛,教育质量大不如前。现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内务府奏案、内务府奏销档中选辑相关满汉文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