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厚隽 《天中学刊》2005,20(3):30-3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是指导司法机关做好司法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司法机关实践“三个代表”思想,保护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途径是通过公正司法实现的。司法机关践行“三个代表”思想要体现在司法公正上。  相似文献   
2.
文化语境的意蕴下,公正司法是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中,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参与司法的主体通过司法实践而形成的对司法程序和实体的整体价值判断。刑事司法的制度创新,需要在刑事案件侦查、起诉和审判制度中体现刑事被害人参与和评价作用,以实现公正司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社会矛盾将在一定层面一定范围以不同的方式不断呈现,如何应对并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和完善化解社会矛盾的法律调处机制势在必行。为此,必须深刻认识建立和完善化解社会矛盾法律调处机制的现实意义,分析当前社会矛盾的主要特征及成因,解析化解社会矛盾法律调处机制的路径,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依法行政,并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达到社会矛盾的法律有序调处,以从根本上、多渠道、多角度地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司法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与重要保障。司法公正主要依赖公正之司法。公正司法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我国非公正司法的制度性根源是司法制度设计不完善。对非公正司法的治理,最重要的是完善我国司法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5.
司法公正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司法改革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然司法公正的实现有赖于公正司法,没有公正之司法就不可能有司法之公正。司法公正与公正司法相比具有模糊性和评判标准的多样性,从而具有更大的局限性。公正司法较之司法公正更易评判和实现。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建设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还要经历许多过程,中国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加快建设法治国家需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要求庭审质证具有实效性。目前,我国刑事庭审质证存在控方滥用批量举证方式、证人出庭率低、辩方很少发表质证意见、质证答辩过于笼统、法官常常打断辩方发言、技侦证据等特殊证据的质证混乱无序等形式化现象。对此,我国要不断改进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出庭质证,如完善专家辅助人出庭制度和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实现控辩双方充分质证。  相似文献   
8.
《法治湖南建设纲要》希望通过持续多年的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年底将临,湖南省的官员们又将接受"法治建设"这一指标的考核,考评情况将关系到他们的升迁。一年前湖南省颁布《法治湖南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意在使一切行政不逾法律,其目标之一是使"公共权力运行规范,公民合法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法治考核影响"位子"8月7日,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在当日召开的湖南省委常委会上表示,"领导干部不要干预依法办案,以保证司法部门依法办事,公正司法。"尽管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听取湖南省联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治,既是评价社会和谐与否的重要标准,又是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必然要求,还是和谐社会运行机制得以建立和正常启动的重要保障。目前,中国社会中的许多不和谐现象都与法治化程度不高有关。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进一步完善立法、推进依法行政、确保司法公正、培养现代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