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错不成报”,不能成为差错的理由。如果我们错了,就要有勇气来担当,更要有决心来避免再犯同类差错。记者不能以“无错不成报”来原谅由于自己的疏忽给报纸带来的负面影响。近五年来,作为《南湖晚报》的分管领导,笔者处理了多起由于差错引发的纠纷,处理的过程牵进去了大量的精力。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9,(7):60-68
目的:评估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在降低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率方面的有效性。方法:运用系统评价方法,系统检索7个国内外数据库,从276个原始研究中筛选既定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通过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对纳入试验进行质量计分,运用归纳描述方法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指标指向再犯率降低这个维度。结果:共纳入9项(n=4 903)干预社区矫正对象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其进行分析,客观评价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对降低再犯率的作用。其中6项研究为低等偏倚风险,3项研究具有中等偏倚风险; 6例团体干预和3例个体干预; 9项研究都呈现出对矫正对象再犯率的改善效果。结论:本研究提示采取认知行为治疗干预社区矫正对象有助于降低其再犯率,具体表现:问题解决技能训练、集中学习、情绪管理训练三项具体治疗方法对于再犯率降低有显著效果;认知行为治疗对于缓刑罪犯再犯率降低有显著效果;认知行为治疗对于非暴力犯罪再犯率降低有一定作用;超过1年期的认知行为团队治疗对于再犯率降低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家教世界》2009,(2):43-43
克利夫巴罗斯是比利布雷汉姆牧师团的负责人。他讲述了自己教育子女的一个故事。当时他的儿子鲍比和女儿贝蒂还很小,做了错事。克利夫警告说,如果下次再犯,就要处罚他  相似文献   
4.
碰上了不愉快的事再去强调客观原因已于事无补,而这时扪心自问有没有错或怎样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才是最重要的。我每个星期四晚上有课,下课后必须跑步赶地铁回家,否则就得在车站空等一个小时。某天晚上赶  相似文献   
5.
思想短笛     
●邻居家有一对龙凤胎,男孩虎头虎脑的,很是可爱,就是太顽皮;女孩不算漂亮,但很沉静,因此男孩一犯错,父母总是指着女孩对男孩说:你就不能像你姐姐那样?做个好孩子?男孩总是看看姐姐,然后认错,然后再犯。  相似文献   
6.
昨晚,妈妈做了一盘美味的爆炒板栗,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可是,吃完半小时后,妈妈的胃病就发作了。当医生的爸爸说:"板栗吃得太多,就会消化不良,原先有胃病的人很容易再犯病。你以后一定要注意!"妈妈点了点头,吃下胃药就去休息了。晚上,我睡醒了,发现妈妈在不停地翻身。我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的社会问题日趋复杂,未成年犯罪率逐年攀升,未成年犯罪表现出低龄化、作案手段凶残,多发严重犯罪、激情犯罪等特征,且犯罪团伙性质明显,再犯、累犯者数量增加。如何减少未成年犯罪,正确引导未成年犯罪人重新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对未成年犯罪人进行社会化教育是其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存在适用对象范围狭窄、适用条件模糊不清、程序流程以及救济制度缺失等问题,立法上的不完善导致司法实践中缺乏程序保障。构建科学完善的强制医疗制度既保障精神病人的医疗救助,又符合社会正义价值和人权保障的要求。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应当对强制医疗的适用对象、条件,启动、审理、执行程序、救济制度等一系列程序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构建科学完善的强制医疗程序体系,以实现强制医疗程序在司法实践中的正当程序原则。  相似文献   
9.
人身危险性作为刑法学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一方面在刑法学领域有着重要影响,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对其涵义却又众说纷纭。本文在简要回顾人身危险性理论的历史渊源的基础上, 对刑法学视角下人身危险性涵义进行了辨析,并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对该结论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中国发生的正当防卫案件,已经改变了不法侵害的内涵。通说用具体行为界定不法侵害,没有注意到防卫人首先面对的是危险的人,大大限制了公民的防卫权。扩大防卫权的财物挽回说、一体化防卫行为说等观点,均没有突破行为说的限制,很难解释我国正当防卫兼具个人自卫权和秩序维护权的双重属性。判断不法侵害应当以已然行为为基础,兼顾未然行为即人身危险性。将人身危险性引入不法侵害,可以合理拉长防卫时间,适度提高防卫限度。如果将人身危险性限制为初犯可能性与再犯可能性,既可以扩大防卫权限,又可以防止人身危险性的滥用,更不会引发秩序失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