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郡望"一词对南北朝社会影响深远,但南朝与北朝对汉族大姓望族的认可态度不同,南朝与北朝冒籍现象的程度不同,南朝与北朝的人们对祖籍的态度不同。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的态度,是因为南朝与北朝政权依靠的力量、迁都的影响以及文化方面存在差异,而且南朝对于墓志碑铭、谱系的管理制度相对北朝也更为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冒籍是科举时代一千三百年同考试舞弊的主要现象之一.因冒籍破坏了科举选拔人才的公平公正原则,曾在历朝历代引发过强度不等的利益攸关方的冲突和对抗事件,成为当时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对此,历朝历代政府均给予高度重视,实行防范和惩治相结合的办法抑制冒籍现象的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其收效却徽而不彰.  相似文献   
3.
"高考移民"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目前高考录取制度中存在的高考分数差和不同的录取率。在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之间长期存在着两难选择。高考实行分省区定额录取的模式,从自由竞争的角度来看与考试的公平原则有某些矛盾之处,但从调动边远省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当地人文教育水平的提升的角度来看,则有其合理之处。"高考移民"问题的彻底解决需要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4.
赵翼在科举之路上奋斗了二十多年,此后几乎一直生活在科举的阴影中,以赵翼的科举经历作为窗口可以管窥清代科举制度的一些方面,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对赵翼的生平及文学研究,而且可以促进文人心态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科举的认识,从制度层面上去认识科举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逐步认识到内蒙古等边疆地区青年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待蒙古籍青年升考内地大专院校的政策法规,并随着形势的发展,就其内容不断作出修订调整。汉族学生冒籍现象的大量存在及由此引发的问题,使得这些优待政策并未给蒙古族青年带来多大实际利益。  相似文献   
6.
冒籍是科举时代一千三百年间考试舞弊的主要现象之一.对冒籍情形之考察有助于我们完整和准确地理解冒籍的含义以及系统全面地把握和透析冒籍应试现象.  相似文献   
7.
王力 《兰台世界》2010,(9):64-65
冒籍"意即假冒籍贯,是科举分区配额时代的作弊方式之一。作为原始档案的《清实录》中就有百余条冒籍资料,从中可以看出清政府对这一影响选才的行为高度重视,而屡禁不止的冒籍也花样百出,并呈现出较强的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冒籍是中国科举史上一直存在的作弊手法。在清代,冒籍问题以乾隆朝表现得最为突出。乾隆朝冒籍问题原因不同、形式多样,乾隆帝本人也一直对于冒籍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并严加防范和惩处。本文以冒籍概念为切入点,具体探讨清代乾隆朝冒籍问题形成的原因、冒籍的种类与形式、冒籍产生的影响以及乾隆朝所采取的稽查冒籍之法等,全方位地展现乾隆朝的冒籍问题。  相似文献   
9.
分区定额与原籍应试是清代科举制的两大基本原则。在原籍应试原则之外,又存在针对流动人口而实行的寄籍应试之法。由于科举录取率以及考生科场竞争力的区域差异等原因,在人口流动越发普遍的社会背景下,不同地区均存在程度不一的冒籍应试问题。清政府试图通过廪保、官员担保等机制防治此类舞弊现象,但其实际治理效果比较有限。探讨清代科举冒籍问题,对于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以及治理当今高考移民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宋以后,寒人兴起。寒人之所以能挤进士族队伍,在沈约看来,很大程度上就是凭借"一万许钱",即更改籍注,"冒籍"成了法定的士人;但是在徭役的重压下,极端困窘的小民大多无力做到这一点。不过这种凋零、残破的情形却未在时人作品中留下印记,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也在某些方面说明了南朝社会的弊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