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冥婚是旧时一种荒谬的婚姻形式,又称阴魂、殇婚、死婚、配干丧、鬼配亲,它是婚俗与丧俗融合而成的婚姻。在文学作品中,以冥婚为题材的作品有很多,但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品中,作家通过它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从古代作品中象征女性对爱情大胆的追求,到二十世纪初期,作家利用其表现反封建的主题,再到当下许多作品表现的对人性的关怀并从更广阔的文化立场出发对现代人的心灵体验进行拷问以及先锋作家的一种叙述策略,冥婚背后的意义不断变化。通过对这一题材的解读,我们可以重新审视其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反思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现代人的精神失落。  相似文献   
2.
冥婚是幽冥世界的婚姻,是古代的一种特殊旧俗。现当代文学对冥婚的描写包含更为多样的文化内涵,着重探索当下人的心灵奥秘和精神状态。大量的冥婚现象真实地呈现了传统礼教文化对民众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而冥婚作为民间巫术信仰,为苦难中的人提供了心灵抚慰和精神超脱的通道。另外,冥婚还是一种招魂仪式,旨在为亡灵寻得一处归乡,但是现当代小说对冥婚的反思,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无所归去的失落感。  相似文献   
3.
冥婚是中国婚姻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深深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菊英的出嫁》通过对冥婚习俗的反思,进入现当代文学的经典之列。冥婚背后存在着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内涵:一是人有灵魂及灵魂不死的观念,二是父母的心理补偿,三是为了“香火”的传承。因此,菊英娘为菊英举行“冥婚”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集体无意识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菊英的出嫁》和《春阳》是现代文学作品中描写冥婚题材的小说,通过对这两篇作品的剖析,使我们了解到这不是简单对古老习俗的摹写,而是在冥婚现象背后蕴藏着厚重的、悲凉的社会现实,是作家对美好人性的探寻。  相似文献   
5.
正"煞风景"检票的时候,有个小朋友欢快地说:"哇噻,第一次坐火车,欧耶!"然后他爹摸着他的头说:"兴奋吧?回家写篇作文去。"然后……然后……然后一路上,再也没听见那个小朋友欢呼过……这么简单的道理物理老师上课讲摩擦生电时说:"我们冬天的时候脱毛衣,毛衣都会嚓嚓响,还有电光。但是夏天  相似文献   
6.
爱情作为人类亘古不变的精神追求拥有着永无定律的内涵。川端康成的《雪国》与中国古代六朝志怪冥婚小说以不同的笔法各自叙写了其不同的虚幻爱情故事,共同表现了人们对爱情的一种超现实的憧憬,却又以其不尽相同的爱情故事,分别演绎了绝望的纯真之爱情与希望的世俗之爱情。  相似文献   
7.
幼女、少女、已婚中年妇女 ,生命的脆弱与坚强 ,爱情的幸福与痛苦 ,婚姻的健康与病态 ,存在的艰辛与追求 ,是作家、艺术家 ,历年不懈追求完美表述的母题  相似文献   
8.
神秘的冥婚     
黄景春 《百科知识》2011,(16):56-57
冥婚也称鬼婚、阴婚,就是跟死人结婚,是一种亦葬亦婚的特殊婚姻形式。冥婚在我国已流行3000多年,《周礼·媒氏》载:“禁迁葬者与嫁殇者。”东汉郑玄解释说:“迁葬”就是把活着时并非夫妇的人合葬在一起;“嫁殇”就是为耒成年夭折的少男少女配婚。周代礼制是不允许冥婚的,  相似文献   
9.
魏晋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人鬼、鬼鬼之间的冥婚故事,具有其独特的人文意蕴。目前学界对此的研究多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所得出的文化意蕴总概为求富贵、美满婚恋和生命意识的觉醒三个方面,而对当时人们生存的社会环境以及门阀制度的分析不够深入,同时对此类冥婚小说的人文意蕴所表现出来的悲剧美学尚未涉及。故而笔者从这些方面来深入,试图深度挖掘魏晋六朝志怪小说中冥婚的人文意蕴。  相似文献   
10.
冥婚,顾名思义,就是使已死的男女结为夫妻,形成婚姻关系。即生前未婚、或者已订婚但尚未完婚的男女死亡之后,双方父母、亲友为他们举行一个没有新人在场的婚礼,再将他们的尸骨埋在一起,使他们生不同床而死同定,像阳间的一般已婚男女一样,在阴间结为夫妻。令人看来,这是一种荒诞不经的婚姻形式,没有丝毫的实际意义,充满了封建迷信色彩。但其作为一种习俗和现象,不仅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而且还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