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67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山东教育》2001,(29):63-64
像“今天的孩子有点冷”、“情感教育刻不容缓”之类醒目的标题经常出现在报刊上。面对孩子的冷漠,伤感的家长发出带泪的心灵颤音:“我们该不该生气地吼一声!”  相似文献   
3.
冷漠最可怕     
如今中国的媒介办得越来越好,报纸发行量飙升,电视收视率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敬业精神时时显露,采编的新闻也更具有新闻价值。然而面对媒体我们仔细琢磨一下,有些东西似乎还需要一说。  相似文献   
4.
《嘉应学院学报》2017,(6):55-60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独具匠心地塑造了一批另类的父亲形象,这些父亲或罪孽深重、或冷漠自私、或强权蛮横,他们是社会之恶及人性之丑的体现者。通过对传统父亲形象的倾覆破坏式刻画,福克纳展示出人类精神的异化和心灵的扭曲。通过透视畸形的父亲形象,从而揭示出社会弊端对人类的戕害,表达了对人类劣根性的思索,对精神信仰的探求,对美国南方变革的关注,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忧虑。  相似文献   
5.
《姐妹》是乔伊斯小说的开篇之作,国内外文学评论多从主题研究和叙述特色来分析此小说,其实从功能文体学的角度来分析《姐妹》的文体特色,则能发现《姐妹》语言的选择与主题思想的体现十分紧密的契合在一起,这对深化理解小说的瘫痪主题以及对乔伊斯作品的深层次地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初中四年,我一直是他的班主任,在我的眼中,他是一个不求上进、纪律涣散、学习成绩“瘦骨嶙峋”的学生。最让我头疼的是,他在我面前表情“麻木”。每次找他谈话,不论是“暴风骤雨”地批评,还是“和风细雨”地引导,他的眼睛都是盯着某个地方,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人世间有一种心灵的天平,那就是尊重。”这是位普通教师的深切感悟。教师应该让尊重流露在教师注视时细微的眼神里、存在于启口时温润无痕的话语里、行走在批阅作业时的字里行间。懂得尊重的教师,在他的行为字典里没有挖苦、嘲讽、刻板、喋喋不休、罚站、无谓的抄写、呵斥、冷漠、孤立、不屑、急躁、恨铁不成钢……而是把每个学生都当成一块未经雕琢的玉,承认它本质的成分,忽略它瑕疵的表面,用教师特有的尊重与关爱精雕细琢,让每一块玉最美的质地尽现在阳光下,发出自己特有的光芒。  相似文献   
8.
语录     
《中国德育》2015,(20):5-5
@胡明道:生命属于你,它需要热情;而机遇却不一定属于你,它拒绝冷漠。职业属于你,它需要执着;而事业却不一定属于你,它拒绝功利。大脑属于你,它需要敏锐;而创新却不一定属于你,它拒绝墨守。成绩属于你,它需要平静:而成功却不一定属于你,它拒绝骄躁。  相似文献   
9.
10.
话题2011年8月23日中午12时30分许,上海一名年轻女子在窗台上或坐或站欲轻生,引得公安、消防部门到场。楼下还聚起不少围观群众,一个小男孩一直大叫:姐姐,你不要跳啊!一位80岁的老太太自打发现了这个女孩的跳楼意图后,整个下午就从没有放弃劝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