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凤阳花鼓曲目丰富多彩,传唱至今的有近百首之多。其中既有凤阳人民对旧时代悲苦生活的无情控诉,也有对新时期幸福生活的纵情歌唱。既形象地反映了明初的移民历史,也讴歌了他们对爱情的向往。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探究了民俗体育视角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蕴含的多重民俗体育价值,研究结果显示凤阳花鼓具有底蕴深厚的历史价值、全民健身的体育价值、“五育并举”的教育价值、地域特色的经济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承人的断层、传播方式的局限、民俗体育价值研究不足、社会关注度的缺乏等情况,是凤阳花鼓民俗体育价值的现代传承遭遇的诸多困境,值得我们警惕。通过挖掘历史、文化、体育价值,创新推广方式,探索凤阳花鼓与现代艺术、音乐、舞蹈、体育等的融合创新,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凤阳花鼓,增强在年轻人群中的吸引力;培养传承队伍,开展数字化保护,保障老艺人、培养接班人,通过数字化手段,让凤阳花鼓成为民俗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标杆;创编广场舞,服务全民健身,创作具有凤阳花鼓特色的健身广场舞,使全民健身活动具有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文旅交融、五育并举,打造凤阳花鼓的文旅IP,依托高校智力资源,探索一条民俗体育文化与高校合作的新路径,让这朵“东方芭蕾”之花更加绚丽地绽放。  相似文献   
3.
凤阳花鼓艺术低龄化传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滁州学院学报》2018,(4):61-63
凤阳花鼓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传承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出现断层现象。通过对凤阳花鼓艺术低龄化传承的必要性、必需性,以及可能性等的阐述,提出了提高现有传承人的生活质量、延续传统的传授方式,并在原有曲目的基础上增加时代信息元素等策略。  相似文献   
4.
凤阳花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2006年申请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功入选。凤阳花鼓艺术发展与明王朝的兴衰紧密联系,其文化起源、艺术形式以及作为一种输出文化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特点。凤阳花鼓的当代创作、演出和文化研究也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常态下,对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使命进行深度解读将在凤阳花鼓的艺术发展和传承方面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6.
正一、创设情境,激趣促学叶圣陶说:"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学习的本质就是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体验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氛围——情境。教师充分收集课程资源,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心情愉快、趣味盎然的环境中学习,不仅能让学生自觉地接受教学内容,还能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设置一些诸如图片、视频、角色表演、问题等情境不失为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7.
作为非遗项目的实践主体,传承人是推进凤阳花鼓艺术向着良性发展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前所未有的责任与使命。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承人的角色内涵被赋予了新的价值与意义,凤阳花鼓传承人与理想角色间的差距逐渐显现。因此,只有厘清凤阳花鼓传承人的角色期待特征与角色建设现状,明晰其角色构建路径,凤阳花鼓传承人才能更好的完成角色实践,推动凤阳花鼓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首民歌因受地域文化、场合、对象、环境、自然等的诸种因素影响,从源地向其他地区传播,经民间艺人的吸收、融合、创作成当地特色的戏曲,并在历朝历代的更迭变迁中,通过传播、变异、再传播、再变异的过程被流传下来。沙县肩膀戏《打花鼓过关》就是运用了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凤阳歌》的音乐元素变异而成,对它们音乐形态进行分析,能窥探其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旋律节奏、歌词的变异性,形成此变异性的主要原因是演唱语言、音乐语汇和音乐审美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凤凰崇拜语境中的凤阳花鼓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田野调查出发对凤阳花鼓进行透视,探究其文化生境的历史发展,发现凤凰崇拜在凤阳花鼓各个时期的具体体现,了解凤阳花鼓的现状,进而对凤凰崇拜进行解读,开掘深印在民族底层的自然崇拜心理。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由黎莉莉演唱的《新凤阳歌》和周璇演唱的《凤阳花鼓》成为"凤阳歌"中的经典代表。自此以后众多作曲家都曾以这两首歌曲旋律作为素材创作出了多种表演形式的音乐作品,并在其中展现出一些共性创作特征和个性创作语言。其创作时间跨度大、影响范围广,成为20世纪音乐创作中难得一见的"凤阳歌现象"。究其成因,深厚的民间基础、鲜明的艺术风格、精湛的创作技艺和广泛的文化认同促使了这一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