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7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主动的位置,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需要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笔者试就此展开论述。1.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一个与学生的学习内容相融合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冲动,把他们从被动的状态转换为主动状态。高中课程一般都会比较乏  相似文献   
2.
作为初中教材,《出师表》有些词句不好理解,对这些疑难词句.有的课本未注,有的虽有注释,但或语焉不详.或尚有值得商榷之处,这给准确地译解课带来一定的困难。下面列举一些,辨难析疑,以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初中语文教材上的课文《出师表》中“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句中“不毛”的注释和翻译提出了质疑,并从词语的古今用法差异、古籍“苗”“毛”用法、气候特征、生产经济生活方式四个方面论述了文中“宋毛”注释的错误,提出了自已对“不毛”一词的译法。  相似文献   
4.
听过一节颇具特色的公开课,讲授内容是《出师表》。言教学历来显得有些枯燥,但当教讲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时,却巧妙生发开去,语带感情地讲起诸葛亮那光芒四射、照耀千古的人格魅力来:诸葛亮临危受命,匡扶汉室,忠心辅弼,天地可鉴。为完成先帝遗愿,奋其才智,六出祁山,以偏隅之师伐中原劲旅,终因“出师未捷身先死”,可惜星落五丈原。接着又动情地向学生诵读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临终前的片断:  相似文献   
5.
出自《左传》的《曹刿论战》,通过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对长勺之战的正确指挥,表现了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杰出才能。诸葛亮的《出师表》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先主感恩图报的一片深情。前文的主人公曹刿(一说即《史记·刺客列传》中的曹洙)是一介草民,后文的作者是丞相,地位迥然不同。然仔细品读,认真分析,再结合写作背景,就可以发现,在深层次上,《曹》文曹刿认为"肉食者"之"鄙"与《出》文诸葛亮的肺腑之言都是出自于对君主的担忧,都表现出忧国忧君的思想感情,真乃"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  相似文献   
6.
“表”是古代实用文体,古书训“表”:“表,明也,标也。”陈懋仁《文章缘起》说:“下言于上,曰表。表,明也。标著事略,明告于上也。”《文心雕龙·章表篇》说:“表以陈情”。作为臣子向皇帝陈述请求的文体,“表”有感情,有文采。《出师表》和《陈情表》情辞并茂,情尚诚信,辞尚精巧,这主要受文体特点、作者自身修养及时代背景的影响。一文体特点。表文读者是皇帝,写作目的是陈述请求。前者要求情信,即站在一定立场的真情。诸葛亮站在报先帝忠陛下的立场,是以国为重的真情;李密站在尽孝立场,是以孝为先的真情。后者决定辞巧,即讲言辞。诸葛亮追…  相似文献   
7.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并无整齐划一的格式与字数的限制,但四字结构是成语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中考也以四字成语的考查居多。近年来,中考成语考查除了读音与书  相似文献   
8.
如何做到有效复习,科学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我们在初中文言词语复习巩固方面作了探究。首先,统计出每个文言词语出现的次数,找出每个文言词语有几个义项,然后确定这些词语分别放到哪篇课文归纳讲解最科学。这样做,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例如:人教版和苏教版初  相似文献   
9.
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中可以看出,《出师表》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诸葛亮表达衷心的陈情书,事实上它是诸葛亮为保证北伐胜利而采取的安定后方的重要措施。这里我们将从这一新的角度,来探讨一下《出师表》的真实旨趣。  相似文献   
10.
<正>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对远行者的临别赠言或将逝者的临终遗言总会掀起涟漪的,因为这些言语寄托了他们的嘱托和劝勉之意,潜含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悲情,是颇能动人心弦的。诸葛亮的《出师表》之所以传颂千古而不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被文中氤氲的悲情气氛所感动。在蜀汉政权"危急存亡之秋",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