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伶借饮酒表现生活中狂放不羁的个性,白居易借饮酒表现政治上与世无争的态度;刘伶多写醉酒后忘怀尘俗,白居易多写醉酒后飘然欲仙。好饮,对刘伶来说,断送了前程;对白居易来说,保住了官位。  相似文献   
2.
刘伶简论     
学术界对刘伶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其言行的考察。本文则从刘伶的言行入手,探讨其言行中所蕴含的玄学意境,探讨《酒德颂》的文本思想内容及其对颂体文的传统写作规范的突破,刘伶从特异的言行到对《酒德颂》的创作,是对玄学意境和自由的追求,虽然在这过程中他有反抗、蔑视和讽刺世俗礼法及其代言人的行为,但这只是其实践和追求过程中造成的客观效果而不是他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竹林七贤"中,善于操琴的嵇康与嗜酒如命的刘伶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或以"琴"或以"酒"为载体,通过自己一种"特立独行"的行为来表达对司马氏政治重压的无声反抗,体现了追求人格独立、精神自由与解放的"魏晋风度"。  相似文献   
4.
从白居易当时的思想状况和《醉吟先生传》中所写的内容看,他并末学成《五柳先生传》,而是自觉不自觉地走上刘伶《酒德颂》路子,成为它的嗣响。  相似文献   
5.
魏晋时代,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酒风最具规模的时期,饮酒的名士层出不穷."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嗜酒如命,堪称"饮坛北斗",而且写就了著名的酒文<酒德颂>而扬名至今.<酒德颂>虽是一篇短文,但其中却有深刻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6.
同为竹林七贤的阮籍与刘伶都以嗜酒著名,但他们嗜酒的状态与原因其实存在较大差异,阮籍心怀痛苦与无奈,因而无节制地狂饮痛饮;刘伶则特爱杯中物,每次都是酣畅淋漓地饮。阮籍嗜酒实际为醉态蒙蔽世人而保全自己;刘伶则因酒而达到放达脱俗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南宋词人王奕(1190—1262)《沁园春·客山阳偕诸公游社康庄刘伶台醉吟》:“问漂母矶头,韩侯安在;钵山池下,乔鹊曾回?孝说仲车,忠传祖逖,忠孝如今亦可哀。”漂母、韩信是妇孺皆知的故事。而“钵山池下,乔鹊曾回”是什么意思呢?朱德才等主编《增订注释全宋词》(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乔鹊”注为“乔迁之鹊”(第四册第262页)。这显然有误。“钵山池”是江苏淮安“形若钵盂的岗阜”———钵池山,是道教七十二个福地中的第四十个,也是淮安古名“山阳”之“山”,淮安城就在钵池山之东南。《明一统志》卷十三:“钵池山,在府城西十五里,形如钵…  相似文献   
8.
刘伶与同时代大多士人无论是在外在生活方式还是在精神上都有诸多契合之处。在时代环境之下,其内心亦有着挥之不去的苦闷,其诸多看来是有悖社会伦理之行为,实是内心不满于时代环境的外在表现,而这种不满更寄予其两百余字的《酒德颂》中。撇开时代原因来看,刘伶与其他魏晋名士亦有着内在的本质相似,他们共同开创了魏晋风流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获嘉刘固堤村拥有刘伶店、刘伶井、刘伶祠、刘伶寺等历史遗存以及关于竹林七贤和刘伶的传说故事,无论其真实性如何,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研究竹林七贤、尤其是刘伶的有益材料。笔者对刘固堤村刘伶墓进行了调查,希冀对学术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王惠 《兰台世界》2009,(11):62-63
魏晋时代,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酒风最具规模的时期,饮酒的名士层出不穷。"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嗜酒如命,堪称"饮坛北斗",而且写就了著名的酒文《酒德颂》而扬名至今。《酒德颂》虽是一篇短文,但其中却有深刻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