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刻舟求剑     
《双语学习》2010,(7):18-19
一个楚国人在乘船过河时,不小心把剑掉入了水中。  相似文献   
3.
听说中国女排举行了学习毛主席诗词并朗诵红诗的活动,并且通过这样的活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向老红军学习,不怕千难万险,以毛主席当年率领红军长征的气势,投入到日常训练中去,刻苦训练,提高水平,备战伦敦奥运会。”  相似文献   
4.
计、虑、谋、图、求、寻、觅 “计”本义是计算、算账,引申为盘算、思谋.与“虑…‘谋…‘图”同义,区别如下:“计”是个人心里盘算、计划,如《触龙说赵太后》“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虑”是反复思考、深思而熟虑.如“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图”是考虑而后图求,如“弃旧图新”;“谋”是磋商、谋求,如《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图”“谋”都有“求”的意思,但“图”没有“磋商”的意思,所以“不谋而合”不说“不图而合”。“求”可表示“寻求”,如“缘木求鱼”.与“图”“谋”同义;也可表示“寻找”,如“刻舟求剑”,与“寻”“觅”同义。“寻”多用于找物,如“寻向所志”(《桃花源记》);“觅”多用于找人,如“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过.这种区分并不十分严格。  相似文献   
5.
我和香港朱桐先生通信是从1982年5月开始的.那时我刚刚恢复集邮不久。记得有一天,我在邮局门前的马路邮市,看见一个年轻的邮友,手里拿着一本《邮票世界》杂志。我不知道这本杂志是哪儿出版的,出于好奇就上前与对方攀谈并借机翻看了几页。这才知道,那是一本香港杂志,其中有一篇朱桐撰写的文章,题名是《为民间首日封鸣锣开道》,文章附了北京王泰来先生为《刻舟求剑》制作的首日封图样。  相似文献   
6.
楚国有个人,他坐船过江时,不慎将祖传的宝剑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掉剑的船沿刻上记号.说:“我的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相似文献   
7.
著名漫画大师丰之铠先生画了这样一幅漫画:一个泥水匠正在用一幅模具做泥人,千人一面出自这一幅模具,旁边大书两字——“教育”。大师用其深刻睿智的画笔暴露的是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实施的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关于应试教育,另有两个成语故事比喻:一是郑人买履,一个郑国人因为没有尺码而不能买到新鞋——应试教育时代因为没有通过考试而不能为社会建设甄别和选拔足够的人才;二是刻舟求剑,  相似文献   
8.
刻舟求剑     
童奚 《阅读》2011,(10):F0003-F0003
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人带着一把宝剑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宝剑掉落江中,于是,赶紧去抓,可已经来不及了。  相似文献   
9.
1.运用多媒体,可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不要以静止去看待事物,否则会坏事的道理。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船动、剑不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问学生:“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