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黄炎培(1878-1965),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号楚南,字任之,笔名抱一。江苏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早年在家乡任塾师。1901年入上海南洋公学特班,受业于蔡元培。1902年应江南乡试中举人,年底返故里办川沙小学堂。旋因鼓吹反清被捕入狱,获保出狱后赴日本。1905年秋经蔡元培介绍加入"同盟会"。归国后创办、主持上海广明小学、广明师范讲习所、浦东中学,并执教于上海城东女学、丽泽书院。历任川沙县视学、劝学所总董、江苏学务总会评议员、江苏教育总会常  相似文献   
2.
清中叶后,清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受到了重大影响,致使许多有识之士要求对传统教育体制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同时,伴随着西学东渐,旧学教育体系的瓦解,迫切需要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管理体制。鉴于作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的学部的力量无法直接深入到社会的底层,省级教育行政机构提学使司的权力触角对县级教育同样是鞭长莫及,因此,作为晚清县级教育行政机构的劝学所便应运而生。晚清劝学所的设置,开启了中国县级教育近代化的序端,是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劝学所为清末民初社会转型时期的县级教育行政机构,始建于1906年,1923年被县级教育局替代.其成员之一———劝学员,负有提倡新学、筹集款项之责任.然在清末民初政局动荡的背景下,劝学员的活动时常受到地方旧式学界和政府的阻挠与破坏,这就使得地方新旧学界之间、官绅之间冲突不断,而冲突的产生乃与清末官绅对公共资源的争夺、新旧学界教育理念的差异以及清末的政治体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以《大公报》资料为主,对民国初年天津私塾改良的基本情况进行梳理。民初天津的私塾改良的重点是对塾师的改造,通过设立私塾改良会、私塾研究会等研究机构传授塾师教育改良之法,还不定期举行甄别塾师考试,对于合格者发给设塾凭证,不合格者取缔;同时,对于成绩有优秀的私塾认定为改良私塾;通过对改良私塾的训练指导,再认定成绩较好者为代用学校,从而最终实现化私塾为学堂。  相似文献   
5.
劝学所作为清末民初县级教育行政机构,负责普通小学教育,但却担负着社会教育职责。通过建立宣讲所、半日学堂、简易识字学塾及其他社会教育设施,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提升了社会风气。当然,由于设置简单,未能充分发挥好社会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清末"新政"的背景下,保定教育行政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省级教育机构不断完善,学校司、学务处、提学使司相继建立,府州县级教育机构劝学所也随之创建.保定新式教育体制具有系统化、理念新、成果显著、全国领先等特点,其教育行政体制改革使地方教育行政权力不断扩大、管理逐渐专门化、机构设置渐趋完善.这些新式教育机构在管理学务、制定学制、督促保定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时期,对如何发挥保定教育的文化引领作用,服务保定经济建设,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劝学所作为县级教育行政机构,发展近代小学教育是其主要职责。劝学所及其劝学员发动群众捐款、集资办学,创办了大批近代新式小学堂,并从师资、教材等各方面进行管理。劝学所发展近代小学教育的得失,对于当今义务教育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劝学首重筹款,而筹集教育经费是劝学所的重要任务之一。劝学所面对教育财政的极端困顿。实行“就地筹款”原则,采取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措施。文章以大量史实说明教育行政与教育发展的关系,分析劝学所在筹款兴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位置。劝学所解决教育资源短缺问题的经验教训仍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晚清教育的近代化主要表现在废科举、兴学堂、建立现代教育行政机构。晚清教育的近代化促进了中国传统学术风气的转变,加快了近代先进科学技术在中国传播的速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