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5篇
  免费   2篇
教育   1250篇
科学研究   63篇
各国文化   46篇
体育   188篇
综合类   63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2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20年全国高考结束,全国卷历史学科试题难度如常,继续是采用了"新材料、新情境"的视角。其中,全国卷Ⅲ中的一道选择题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原题如下:(2020·全国卷Ⅲ·25)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  相似文献   
2.
宋夏战争中的乡兵与堡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夏战争史上,北宋政府为了对付西夏军队的寇掠,除了在西北沿边地区部署大量正规军外,还积极招募弓箭手、蕃兵等乡兵部队配合禁军戍防和作战。自仁宗朝始,北宋政府在西北地区大量修筑堡寨,以构建防御西夏的军事屏障。在此过程中,乡兵和堡寨的紧密结合,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北宋防御西夏的能力,并逐步扭转了长期对西夏战争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3.
何执中,字伯通,浙江龙泉上河(今兰巨乡豫章)村人,生于北宋神宗庆历四年(1044年).家贫力学,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进土高第.初任海盐知县,有政绩,惠泽百姓,土民记其"十异";后调台州、亳州通判,任上,治政、断狱,颇见才具,深得殿中侍御史蒋之奇的赏识.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召为太学博士,继迁王府教授兼端王侍讲.  相似文献   
4.
从《燕青打擂》看北宋的相扑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水浒传》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叙述浪子燕青与任原相扑比赛的全过程,详尽而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北宋时期相扑的场面。本文就此人手,广泛参考有关文献典籍和当代学人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北宋时期相扑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提及明朝末年西方几何在我国的传播,不少人都会立即想到徐光启,认为仅有他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实当时还有一位学者也作出了非常出色的贡献,他的工作可以与徐光启在这方面的工作相媲美,这个人就是浙江人李之藻(1565-1630).本文拟就李之藻的贡献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6.
秦观是北宋时期新旧党争的牺牲品。他学务经世,名重当时,却生不逢辰,“为世所弃”,命运乘蹇,道路坎坷。  相似文献   
7.
宋神宗元丰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自京城开封出发,经陈州、蔡州,过新息,渡淮水,往光山,于元丰三年一月二十五日到麻城,二月一日抵黄州。  相似文献   
8.
教育鼎盛和人才辈出,是北宋文化发展的关键之所在。而北宋的教育发展与晏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晏殊是振兴北宋教育的第一功臣。本文从七个方面论述了晏殊对振兴北宋教育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学、图书、新闻、广告等信息在网上铺天盖地地向人们潮涌而来,网络化虚拟出版已经初现于当代社会生活.这一现代化出版形式给传统的编辑出版工作带来的影响更甚于唐代雕版和北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有关论述虽然不少,但大多关注于当前编辑出版的实际应用,而没有从未来着眼考虑编辑出版工作的发展方向与变革问题.网络化虚拟出版究竟带来了什么?这一问题的探讨对编辑出版理论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一、短暂的“新闻图画”时代清末民初真是个风云际会的年代,新旧观念碰撞,各种思潮涌动,从文化的视角审度,那也是个硕彦迭出、文著突兀的岁月。吴友如从裱画铺学徒成为点石斋画报的主笔,便是借助了时代的风浪扬起了个人疾驶的篷帆。吴友如将火车轮船、声光电化等等的机械文明及高楼广厦、西洋医术等等的洋场风情和风俗街井、奇闻逸事等等的市民趣味入画,引来了正统画家的极为不满,正是这般不伦不类、非驴非马的图像,将西方绘画的写真精神与中国古籍绣像及民间木牌年画的布局造型巧妙地融合到了一起。今天看来,他的那些画幅中正襟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