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一、对《新唐书·宋之问传》“穷历剡溪山”的记载及后世对这一问题的解释提出疑问 ,认为之问足迹尚未及到剡溪及剡中一带 ,“庶几踪谢客 ,开山游剡中”为思慕之词 ,非已然之词。二、就陶敏先生《宋之问卒于桂州考》一文的观点质疑 ,认为宋之问卒于桂州还是钦州 ,目前仍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 ;他流放钦州的路线应是由湘入桂而不是由湘入粤。并以此与陶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2.
杨谭任桂州刺史的时间,《唐刺史考全编》据学界对杜甫《寄杨五桂州谭》一诗的系年将之定于肃宗上元元年(760),仅此一年。然而综合杨谭《兵部奏桂州破西原贼露布》及新旧《唐书》等有关材料来看,杨谭出任桂州刺史应在至德二载(757),离任应在上元二年(761)四月后,首尾共有五年时间。《唐刺史考全编》所定杨谭任桂州刺史的时间以及学界对杜甫《寄杨五桂州谭》一诗的系年,显然都把时间范围定得太窄了。  相似文献   
3.
“桂州-广州”线诗路的形成由来已久,可从历史传统与文学传统两个方面上溯至秦朝。至唐代,岭南本土文学处于缓慢发展期的同时,大量文人因贬谪、入幕、漫游等种种原由经“桂州—广州”一线进入岭南,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路文化。但唐代“桂—广”线上各地发展并不均衡,因而诗路发展情况具有创作空间上的不平衡性和创作时间上的差异性。同时此条诗路因水上交通发达,又存有大量纪行诗与送别诗,由此形成了创作题材多江行诗,创作手法上虚实结合及创作情感多样化的诗歌特点。  相似文献   
4.
桂州窑遗址出土了大量与佛教有关的造像及建筑材料,特别是陶塑佛教造像,包括释迦牟尼像、弟子像、武士像,是目前经考古发掘的窑址出土的最大一批佛教造像,是唐代佛教艺术的瑰宝。其中,3号窑的鼎盛当在中唐时期,释迦牟尼佛造像艺术很可能与鉴真有关,停烧当是受唐武宗灭佛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桂林”一名,最早见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那时,秦在广西境内设桂林郡。从秦朝到隋朝的800年间,“桂林”这个名称,一直“居无定所”,先后在贵县、象州、柳州、武宣四地流动。公元621年唐朝恢复桂州总管府,桂林被设为桂州州治,在行政上称为桂州,但在众多诗人文士笔下已称为“桂林”。此后,桂林这个古老的名称,才在今桂林永久“安家落户”,成为今桂林的专称。桂林,作为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时千余年。  相似文献   
6.
7.
杨丽欣 《中学文科》2009,(15):121-122
“桂林”一名,最早见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那时,秦在广西境内设桂林郡。从秦朝到隋朝的800年间,“桂林”这个名称,一直“居无定所”,先后在贵县、象州、柳州、武宣四地流动。公元621年唐朝恢复桂州总管府,桂林被设为桂州州治,在行政上称为桂州,但在众多诗人文士笔下已称为“桂林”。此后,桂林这个古老的名称,才在今桂林永久“安家落户”,成为今桂林的专称。桂林,作为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时千余年。  相似文献   
8.
王维《送邢桂州》 ,陈贻火欣先生认为诗中“邢桂州即邢济” ,他说 :“据《新唐书·肃宗本纪》 :上元元年 (公元 76 0年 )……‘西原蛮寇边 ,桂州经略使邢济败之’ ,可知此诗当作于上元元年以前。”[1] (P92~ 93 ) 张清华先生进而认为此诗写在上元元年六月以前。[2 ] (P14 1)  相似文献   
9.
一、对《新唐书·宋之问传》“穷历剡溪山”的记载及后世对这一问题的解释提出疑问,认为之问足迹尚未及到剡溪及剡中一带,“庶几踪谢客,开山游剡中”为思慕之词,非已然之词。二、就陶敏先生《宋之问卒于桂州考》一文的观点质疑,认为宋之问卒于桂州还是钦州,目前仍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他流放钦州的路线应是由湘入桂而不是由湘入粤。并以此与陶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