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8篇
科学研究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李文浩(2009)提出,淮阴方言的反复问句采用动词或形容词的重叠形式,这一重叠式主要是由于否定词直接省略或者脱落而成,否定词前后的音节在读音上未受影响。如果提问部分是单音节,直接重叠该音节;如果提问部分是多音节,则只重叠第一个音节。该文从反复问  相似文献   
3.
1.引言在湖南的一些方言中,名词的复数标记可以附着在动词性成分后面,表示事件连类,如常德话、桃源话、澧县话、临澧话(以上属于西南官话常澧片)、南县话、洞口话(以上属于湘语长益片)等。本文以常德话为研究对象,分析名词复数后缀俺[.an]用在动词性成分后表示  相似文献   
4.
1.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相似文献   
5.
讨论安陆方言中的“X得X”结构,分析这种结构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以及产生这种结构的语法背景。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但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语言。语言中的隐喻有多种形式。本文主要借助系统功能学的语法隐喻的研究成果,分析新闻标题里的语法隐喻(主要是名词化)的表现及功能。  相似文献   
7.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字重叠而构成的词,古人叫“叠字”,我们现在称之为“叠词”。一些普通的单音节字,一经诗人巧妙地运用,仿佛点石为金,让语言产生了新的活力。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305篇中使用叠词的就有200篇,后来的《古诗十九首》在叠词运用上堪称典范,唐宋诗词中也有很多用叠词的经典诗篇。  相似文献   
8.
以古代汉语单音节颜色词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义素层面、认知层面、词汇层面和文字层面来进一步考察古代汉语单音节颜色词的三种基本类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一种语言系统的特点对于该语言的语文教学具有决定性影响,汉语作为一种语言系统,有鲜明的特点。语文教学,是要培养学生认识汉字、会读中文文章、会利用中文进行写作的能力。汉语的特点对语文教学具有决定性影响,深化语文教学,必须密切关注汉语系统的特点。汉语语素以单音节居多,词形中没有表达语法关系的语法形式。上古以前可能只有单音词,一个词只有一个单音词素,缺乏构形形态;构词形态较发达,类型多。  相似文献   
10.
从描述翻译研究理论出发,以戴乃迭翻译的《边城》中的100例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的译文为语料,以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为辅,对广泛存在于汉语中的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的英译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戴乃迭对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的翻译主要采用以下6种方法:避开文化冲突、调动整合机制、巧用反复手段、力求对应源语、保持意义对应和灵活选择省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