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6018篇
科学研究   166篇
各国文化   34篇
体育   100篇
综合类   278篇
文化理论   43篇
信息传播   68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269篇
  2014年   566篇
  2013年   559篇
  2012年   546篇
  2011年   600篇
  2010年   615篇
  2009年   605篇
  2008年   544篇
  2007年   494篇
  2006年   365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方言以西、东、南几大类型为最大的分类特征,其根源在历史沿革。黔东南“苗疆”特殊的历史、地理位置导致其在贵州方言分野中的特殊地位,有关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包括方言在内的贵州历史、文化等研究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塑造一个雕像,把生命赋予这个雕像,这是美丽的;创造一个有智慧的人,把真理灌输给他,这就更美丽。”陈平老师就是一个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竭尽自己的心血,坚持不懈地从事着这“美丽”工作的人。  相似文献   
3.
《方言》的创作与扬雄的民族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是一部方言地理学著作,扬雄创作<方言>的目的是为了向少数民族地区传播中原先进文化.扬雄主张用儒家思想引导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进入礼仪文明社会,这一思想是儒家"大一统"思想和"华夷之辨"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有一幅名对:"买卖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用普通话念,"达三江"不顺:上联"通"为平,下联"达"也是平.其实"达"是古代入声,入声属仄,"达三江"与"通四海"在平仄上没错.不识入声字,这幅名对就会判为错.现代汉语在南方普遍保有入声,南方老师对于哪些字是入声不会误判.北方话(除大部分山西话及毗邻地区方言外)没有入声,北方老师会认定"达"为平,对于"达三江"一类的现象容易误判.  相似文献   
5.
《俚语证古》是丁惟汾先生《诂雅堂丛著》之一,它以方言为研究对象,采用音转原理探求方言词语的渊源,为我们今天探索俗语学提供了极其珍贵而又极为有限的资料和线索。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地的民俗文化总要靠各地的方言词语去表现。本文就方音双关修辞格构成的民俗事象加以分析,论述河东方言对晋南民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们如何规范社会新闻写作,讲究社会新闻写作中的语言运用,便成为编采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社会新闻在媒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信息容量大,内涵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语言的运用最灵活,最丰富多彩,有时最容易出现不规范的现象。社会新闻不同于政治性、政策性、科技性的新闻,因为后者以说教或解释为主,其语言的政令性和规范程度相对来说较高。所以编采人员要研究社会新闻写作中的语言运用,认真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一、雅与俗的关系“雅”即“典雅”是一种蕴藉华美、文雅脱俗的语言风格。穆青曾主张新闻可以用诗话、…  相似文献   
8.
邮友从海南昌江寄来2种不同于以往介绍的邮政建设附加费收据而称为“邮件附加费”凭单。2张凭单是相同的,有趣的是另一张凭单。  相似文献   
9.
早期白话小说中的一些俗词语今天已不再使用,使人难以理解,以致对一些词的注释出现差错。利用陕西方言中保留的俗词语对这些注释进行核校补正,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丁言 《中国文化》2006,(2):170-171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在歷史名城南昌,勝友如雲,高朋滿座,一場隆重的紀念八大山人誕辰三百八十周年活動即將在這裏舉行。三百八十年前,是為明天啟六年,中國美術史上一位巨匠式的大師——八大山人,出生在南昌的寧王府。他一生經歷了明清之際的歷史巨變,國破家亡的遭際和出世入世的生涯,造成了他作為故國王孫獨特的人生道路,而他的藝術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