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措饷问题研究是南明史的重要一环,涉及对南明诸政权财政收支状况、中央与地方军镇关系以及措饷政策的制定与推行等方面的考察。通过对弘光、唐鲁、永历三段时期措饷背景、手段和影响的系统梳理和分析,发现增派赋税、广开事例、捐助为三大主要措饷手段,但在制定和推行过程中,未能整饬政治风气、考虑民众承受能力,且缺乏统一的规范管理,致使其措饷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2.
蒋将 《收藏》2011,(7):106-106
南明永历通宝背12字"敕文"钱,清·翁树培《古泉汇考》列为"御、敕、督、部、道、府、留、粤、辅、明、定、国",释为永历帝诏示朝廷各级大臣将领留在两粤(即广东、广西)辅佐大明之意。此说为历来泉家附和沿用颇多,实则应为当时占据各地的南明朝文武官员在不同时间、地区、环境下,为维持自身的经济、军饷等而铸造的产物。其中永历通宝背“留”“辅”字钱就是永历朝大学士瞿式耜留守桂林时所铸。  相似文献   
3.
马维衡 《收藏》2012,(5):74-83
南明弘光朝在桂 铸行的弘光通宝 1644年3月,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明王朝统治就此结束。5月,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凤阳总督马土英等拥立福王朱由崧即位于南京,次年改元弘光,首建南明政权。同年10月,弘光朝开铸弘光通宝,广西行省省会桂林也铸行了大量的弘光钱。  相似文献   
4.
金申 《收藏》2012,(9):144-146
"知识就是财富",这是编辑读此文时,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句子。文章作者金申先生是知名的佛像鉴定专家,多年来致力于佛教美术史和佛教考古研究,他的学识和运气让他有了一个传奇的收藏经历……还记得几年前参观匡时一次艺术品拍卖会书画拍品预展的情景。在满目琳琅的书画作品中,突然一幅山溪美人图使我一震。这幅画旁边还放有原装的木盒,与画面的状态全然依旧,宛如昨日所见。此画就是当年我经手之物,屈指却已整20年。1987年我到日本爱知学院大学搞研究,次年转入东京艺术大学  相似文献   
5.
国人传统上就并不是对强者多么崇拜的。我们讲的主要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主要就是指中原的农耕文明,以及代表这种文明、打着儒家旗号的中原王朝。大家知道,这个意义上的中国被人打败,其实在历史上经常发生,绝不是只有晚清才真正被打败。远的不说,距离晚清最近的就是晚明,它不就是被满清所灭的吗?其实崇祯死后的南明仍然曾经拥有大半个中国,它也不就是被满清彻底打败了吗?  相似文献   
6.
清军入关及南下,南明各社会群体心态表现复杂,并由此产生了诸多的不同行为。既有对南明政权的失望,也有对儒家教条的恪守;既有对清政府的感激,也有对清政权的愤恨。无论是哪一种心态及行为,都没有逃离出道德与利益的尖锐冲突之中。  相似文献   
7.
清军南下后。作为南明政权军事支柱的南明将领纷纷降清。他们降清的心态和动机甚为驳杂,主要表现为:长期受抑而形成的逆反心理;崇祯帝频戮武臣,令之寒心;南明政权的腐败使之丧失信心;督师的所为令他们心怀贰心;清朝君临天下的气势和高官厚禄的诱惑让他们产生向往之心。而造成诸种心态的背后质素是南明将领的“历史心态”和“现实心态”的耦合。这最终加速了南明政权的灭亡和清军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杭州降清后,闽、浙两地相继出现唐王和鲁监国政权,然而抗清统一战线并未因此得到扩大。鉴于唐、鲁二政权在隆武元年至二年是东南抗清势力的政治核心,因此厘清两政权之间的不睦关系对于分析明朝势力的盛衰变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闽、浙争斗主要以争夺正统为主线,唐王为了提高正统,多次派遣使者劝谕浙东、游说浙官入闽,并使闽官控制温、处、衢等府。鲁监国政权的建立晚于唐王,且建权伊始较为闭塞,因此,部分浙官认可唐王的正统性。当鲁王面对唐王的威逼则表现出抗拒的态度,闽、浙两政权自此几乎水火不容,具体表现为在清军南逼的形势下两地互不援助、相互诱结,并多次发生使节被杀事件。  相似文献   
9.
福建民间族谱中有一些关于南明及郑成功集团抗清的记载,这些资料反映出明末清初福建各地一般民众对于战乱的无所适从,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郑氏政权坚持抗清斗争的社会基础的不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清朝政权在福建地区统治的逐渐巩固,郑氏政权的民众基础日益受到削弱。到了康熙年间,郑氏政权已经基本上丧失了对于福建沿海民众的控制力,也就必然越来越走向衰落。因此,当我们研究南明政权以及郑氏集团的兴衰历史时,明末清初福建民间社会的人心走向及其社会基础的相互消长,不能不是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南明永历帝授尹三聘为兵部左侍郎的圣旨”由四件圣旨组成,均为皇室特制的四边印有龙图案的黄色丝绢所制,用毛笔、块墨书写,正楷字,文种为诰命、敕谕,分别为《南明永历帝封赠尹三聘父母制诰》(1651年,166X30厘米)、《南明永历帝谕尹三聘等赴安隆敕命》(1652年)、《南明永历帝授尹三聘职封其妻肖氏制诰》(1655年)、《南明永历帝授尹三聘兵部左侍郎敕命》(1659年)。该档案是1986年安化县党史办征集员龙沛林在该县清塘铺镇廖家村尹松年家征集到的。当时,这四件南明圣旨已在民间隐藏了300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