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174篇
科学研究   10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1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8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葛景华 《武当》2014,(12):4-8
金秋十月,中国水都丹江口碧水长天,鹜霞齐飞。金秋十月,道教圣地武当山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就在这个季节,就在这块宝地,第三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隆重举行。一2014年10月17日,第三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在武当山下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源头丹江口市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2.
天河     
《大学生》2015,(Z1):1
近期,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南水北调办等联合摄制的电影《天河》在全国院线公映。影片集结了李幼斌、俞飞鸿、段奕宏、高明、林永健等众多知名演员加盟演出,真实再现了建设者和移民为这项伟大工程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影片得到了诸多好评。  相似文献   
3.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一方面要保护水源地环境,一方面要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成为地方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因此,水源地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明确发展方向,培育核心竞争力,采取积极有效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治黄科技信息》2005,(5):22-23
新华网报道水文监测统计表明,汉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将为南水北调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  相似文献   
5.
6.
京津冀地区古为广平卑湿的大陆九河之域 ,今属黄淮海大平原水力资源不足最为严重的地区。为此 ,国家确立了南水北调工程。此工程方案 ,有其可行之处 ,但应作较为全面的考察。如古代黄淮之间的鸿沟水系及江淮间以巢湖为中心的水路通道 ,历史上为沟通南北的主要路线 ,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当前即应予重点研究考察。  相似文献   
7.
降水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构成部分,由于各种地理因素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局地响应存在较大差异.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上游16个气象站1965—1997年降水资料,求距平值,进行MK突变检验,三次样条spline插值,分析水源区的降水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从降水量的时间序列看,水源区未来降水量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内降水季节性突出,1996年为降水突变点;从降水的多年空间分布看,在东西方向上,西部降水量最多,中部降水量最少;在南北方向上,南部降水量最多,北部降水量比中部稍多.从1965—1997年降水的空间变化看,在南北方向上,水源区南部降水量变化最快,中部变化最慢;在东西方向上,东部和西部降水量变化慢,中部降水量变化最快.从整个水源区看,南部的紫阳、镇巴、岚皋,北部的商洛,西部的略阳为变化高值区,汉江河谷和东部丘陵区为变化低值区.  相似文献   
8.
提升用水品质、增强水资源保障能力,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取得了显著效益,为沿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但由于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工程供水效益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必须采取相应针对性的对策措施,用好用足南水北调水资源,充分发挥中线工程效益,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建设宜业宜居生态城市,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勇 《地理教育》2003,(4):73-73
目前,从全球来看,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过快增长,水资源危机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据1996年5月在纽约召开的"第三届自然资源委员会"上,联合国开发支持和管理服务部对153个国家(占世界人口的98.93%)的水资源采用人均占有水资源、人均国民经济总产值、人均用水量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将世界各国分为四类,即水资源丰富国、水资源脆弱国、水资源紧缺国和水资源贫乏国,按此评价法世界上有46~52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0%,人口达28~36亿人)缺水.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水源区气候条件、地质结构、污染源等对生态经济的影响与破坏,对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水源区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生产方式,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以生态绿色经济、生态旅游经济与环保高新技术为支撑,以治污为突破口,以集约化生态家园建设为支点,建立国家补偿机制为动力,开发建设汉丹流域生态经济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