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9篇
科学研究   28篇
各国文化   41篇
体育   152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红汗既不属于新水墨画派、也不属于新人画派系,他无法定义  相似文献   
2.
高中美术课程《绘画》模块中的第三单元,油画实践与学习中,围绕着油画的艺术风格,油画的主要技法等方面来对其进行了解、对比及研究与评价。而对油画的认识,特别是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的各种油画流派纷至沓来,目不暇接,要站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去品读、临摹不同流派的油画作品特色。教师可以法国印象主义画派之父——莫奈的主要作品作为鉴赏对象,对于如何在高中课堂中开展油画鉴赏教学活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阅读》2015,(Z3):78-80
妈妈:Let’s go and see the Monet Exhibit.孩子:Where is the exhibit?妈妈:It’s at the Art Gallery.孩子:Wow,how exciting!I like the Picasso Exhibit the last time.妈妈:我们今天去看莫奈的作品展吧。(莫奈:19世纪法国画家,印象画派代表人物。)孩子:作品展在哪举行啊?妈妈:在美术馆。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对清初画派“四王”争论颇多,人们一直认为他们是复古主义者,形式主义者,只会临、摹、仿、抚四大本领,只会把古人丘壑搬来搬去组合画面。他们的出现阻碍了中国绘画的发展。本文作者将分三个专题为“四王”辩护,以见出“四王”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徽州区域历史上出现过天都、新安、黄山画派的称谓,是后人为了研究之需要,根据那个时代书画艺术发展盛况、成就的客观存在,研究者推理立论,为了说明一个或几个问题而发现并加以命名。 任何画派都不过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发展形成的,也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逐渐淡化消沉。后人的责任是在分析研究他们的特点,总结‘经验,吸取精华,这既具有借鉴作用,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程宏谊 《上海集邮》2016,(4):28-31,2
在西方美术史上,意大利、法国和英国是学院派美术发展最为兴盛的国家。在意大利和法国的影响下,学院派又形成于18世纪的沙皇俄国。学院派美术从诞生伊始,就作为官方艺术的代表进入人们的视野。无论是作为缘起的意大利学院派体系,还是在整个欧洲学院派体系中大放异彩的法国皇家绘画雕塑学院,抑或是后来雷诺尔兹爵士领导的英国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出属于郑板桥画派者35人,书派者9人,仿板桥题画者1人。其身份系低级官吏、失意文人、僧、道、医、工、商。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中国画受到了一系列的批评,否定,但中国画发展的方向并没有因此而明朗,相反却是破多立少,江苏四画家提出“新院体画派”,号召“正气”,“气”,“静气”借助传统“院体”的严谨弘扬艺术本体精神,四位画家都有学院派的背景,这也使人们对他们寄予更高的期望。  相似文献   
9.
德彪西,法国现代最著名的作曲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印象艺术主义的社会大背景中,德彪西运用不同于古典时期与浪漫时期的创作手法。创新性的脱离传统音乐特征,用新的音乐和声、语言及表现功能去建立新的音乐本质。并重新定义音乐结构之间的关系与逻辑,重新梳理音乐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本文以的彪西最有名的作品之一《月光》为例,从分析乐曲的创作手法、和声关系、形式内容等方面,对德彪西音乐创作风格的创新突破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0.
从印象主义的角度出发,在主人公苔丝与景物的对比关系中诠释她的命运变化,以体现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独特的洞察力和审美视角,以及他对苔丝悲剧命运的艺术化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