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62篇
科学研究   22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2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外大众体育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国际志愿服务大发展的背景下,一些发达的国家大众体育志愿活动也在蓬勃兴起与发展,迈入了组织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成为大众体育发展的"基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国外大众体育志愿服务发展状况,探析其成功经验,可为我国大众体育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不同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具体有何不同,一直吸引着不同学科的研究兴趣,对图书馆信息学(LIS)而言,相关研究着眼的是不同教育培养的学生具有何种不同的信息主体特征。本研究借鉴信息行为和信息素养领域的成果,采用综合性的测度工具——个人信息世界指数来测度学生作为信息主体的整体表现和具体特征;以中国城市中学生和英国中学生为两组对应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考察了两国教育培养的中学生在信息领域的差异。研究发现,两国中学生群体内部都存在巨大的信息贫富分化;我国中学生在基础信息源和空间维度的得分略高,但在 可及信息源和可获取信息源的数量及质量、课堂之外对知识类信息资源的需求和利用、开展知觉性和目的性信息实践的动力和智识等方面存在劣势。这为推进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有力证据,也从LIS视角说明素质教育需要信息资源和信息机构的深度参与。表7。参考文献48。  相似文献   
3.
在开放科学与开放源代码运动下,大多数科研人员都认识到了软件及软件源代码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软件不只是研究工具,用于支持研究结果与研究数据的重现与验证,还是一种创造性研究产出,其学术价值得到了部分研究资助机构的承认。用量化的方式评价软件的学术影响力并将软件纳入学术评价体系,愈发重要和紧迫。软件级别计量就是通过量化指标来评价软件的学术影响力,旨在识别软件和软件源代码以及软件开发人员的学术贡献。软件级别计量指标包括但不限于软件引用次数、软件提及次数、软件下载次数、Altmetrics等,其中软件引用次数、软件提及次数是软件级别计量的两个重要方面。笔者剖析了当前软件级别计量测度指标存在的问题,包括数据获取难、无统一标准、易被操纵等;简要提出了未来软件级别计量的可能应用途径,如辅助研究软件发现、完善研究评估与贡献识别、促进软件长期保存等。图书馆可充分发挥知识服务中心的角色,在做好学术软件长期保存的同时,提供新型知识服务。图2。表5。参考文献83。  相似文献   
4.
中办国办《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了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跃上新台阶的总要求。关联公共文化资源数据,打通“数据孤岛”“资源孤岛”,是跃上新台阶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加强资源建设,增强内容供给能力,是跃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数字化体验新场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是跃上新台阶的重要突破口。健全文化资源数据分享动力机制的构想,为公共文化机构扩大资金来源创造了新的增长点,为深化分配机制改革开辟了新的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多元化阅读媒体影响着读者的阅读行为、阅读方法和阅读认知能力。本研究采用实验法,以学龄儿童为被试对象,对其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的表现进行分析,探究阅读媒介对各项阅读认知能力产生的影响,以及儿童在自然条件下使用纸质媒介和数字媒介进行阅读时发展性阅读障碍发生率的差异,为发展性阅读障碍阅读干预研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阅读媒介会影响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发生率,数字媒介环境下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纸质媒介环境。采用数字媒介阅读时,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语音能力比纸质阅读时的表现逊色,汉字识别能力、同音语素能力、多义语素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则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实验还发现存在一类儿童——数字媒介性阅读障碍儿童,他们在纸质阅读时并未表现出阅读困难,而在数字阅读时表现出持续性阅读困难,该类儿童的汉字识别能力、语素能力、语音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均受到数字媒介的影响。图2。表6。参考文献36。  相似文献   
6.
领域知识的生长演化问题一直是图书情报学界重点关注的主题。以网络科学思维探索知识生长过程中的关联关系涌现问题,能够对知识关联的生长模式与机制进行揭示。本研究提取知识关联关系累计44万余对,关联频度87万余次,共划分为11个时间窗口。在对时间序列领域知识网络结构属性初步判识的基础上,对关联频度分布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并从领域知识生长过程中的关联频度数量、关联频度占比、邻近窗口状态等方面,对知识关联关系及其频度进行跟踪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关联关系生长过程中,关联关系频度的分布符合幂律分布,且在领域知识发展的成熟期表现得更好。知识关联关系的生长过程具有频度层面的“富者更富”的属性,且主要遵循“择优强化”机制。尽管研究所使用的基于社会化标注系统的知识网络尚不足以囊括所有类型的知识网络,但是基于频度演化的知识关联关系涌现模式与机制,有助于促进知识网络、知识生长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对于社交网络、传播网络、交通网络等研究不无裨益。图5。表4。参考文献30。  相似文献   
7.
数字人文的兴起引发了社会人文历史领域的广泛关注,海量的数据资源与新兴的数据分析技术为更高效和宏观地解决人文研究中长期存疑和讨论的主题提供了全新的思维范式。尽管有关数字人文的合理性仍存在诸多争议,但是数据驱动下的跨领域人文计算在人文主义重构活动深度与广度上所展现出的高效性已经被大量项目与实践所证明。本文以宋代政治为例,从数字人文视角出发,借助符号分析方法对哈佛大学“中国历代人物资料库”进行实证探索与可视化分析,结合已有的史学问题和相关观点,从宋代政治整体网络分布特征、核心人物的地位与结构拓扑以及不同时期宋代政治网络的时序政治关系演化模式三个层次,进行逐一分析与讨论,为研究宋代党争政治格局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同时也展现了数字人文技术在人文历史领域研究中的可行性与巨大潜能。图8。表5。参考文献40。  相似文献   
8.
社会化阅读是伴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而产生的一种具有虚拟社区特点的全新阅读模式。为了全面揭示和解释社会化阅读用户的情感和行为,本文将组织行为学中的心理契约理论延展到社会化阅读虚拟社区,通过构建研究模型,采用焦点小组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证检验;探究了用户感知信息价值和感知社交价值对其心理契约违背的影响,以及用户在社群化阅读的情境下心理契约遭到违背后所引发的退出、建言、忠诚和忽略行为。研究表明:①感知社交价值和感知信息价值与用户的心理契约违背之间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对交易型和关系型两种不同类型的心理契约影响有所差异;②社会化阅读用户的交易型心理契约违背与建言行为和忠诚行为均呈负向显著关系,但与忽略行为和退出行为并无显著关系;③关系型心理契约违背与建言行为和忠诚行为呈负向显著关系,与退出行为和忽略行为呈正向显著关系。图2。表6。参考文献 57。  相似文献   
9.
研究中文学术论文用户使用模式有助于分析使用规律,为应用决策提供依据。本文以八个学科被CSSCI或CSCD收录的61本开放获取期刊发表于2014—2015年的学术论文为样本,以期刊官网和信息集成平台上的使用数据为来源,采用Usage Metrics的方法,从用户平台偏好和用户兴趣偏好两方面比较中文学术论文的用户使用模式。研究发现:①期刊官网与信息集成平台的用户平台偏好存在差异。一是从学科视角看,用户整体上倾向于使用期刊官网而不是信息集成平台获取所需论文,而社会科学的信息集成平台篇均下载次数均大于自然科学。二是从期刊视角看,社会科学用户比自然科学用户更倾向于使用信息集成平台获取所需论文;与信息集成平台相比,期刊官网的用户下载数据呈现更为明显的“两级分化”现象;期刊官网下载次数与信息集成平台下载次数整体上的相关性较低。②期刊官网与信息集成平台的用户兴趣偏好存在差异。每本期刊官网和信息集成平台下载次数前20%的学术论文的Jaccard相似系数较低;在所列举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中,期刊官网与信息集成平台的用户关注主题不同。图7。表5。参考文献37。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的中美图书馆交流史不仅是理解中国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缘起的重要议题,在回应图书馆领域史学研究的“双重困境”方面,也具有其特殊的价值。梳理民国时期中美图书馆交流史的相关文献和研究主题发现,本课题难点在于庞杂的线索、社群与诸多政治、经济因素的介入等。由此,本研究吸收“世界体系理论”“书籍交流圈”等跨学科的思想和方法,提出一个由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组成的理论视角,并阐述这一理论视角如何转化为具体的研究方法,以提高学界对民国时期中美图书馆交流史研究的整体理解和把控能力。研究发现,“专业交往”到“文化外交”的视角渐变是民国时期中美图书馆交流的核心轴线,以此可以将这段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帮助我们把握不同时期的交往脉络、主要成就和基本特点。表1。参考文献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