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6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声韵在现代诗歌中的暗示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是语言艺术中最具形式感的文体,音乐性是其最重要的形式特征之一。本文从文本入手,论析声韵要素在现代诗歌中所具有的性质和发展了的功能;选择具有暗示性和象征性的调质表达心灵的奏鸣;声情相谐展现情感的形态;用叠韵造成特效扩大音乐的暗示功能。  相似文献   
2.
孙烨 《陕西教育》2007,(11):46-46
《诗经》是我国文学创作的源头,其艺术表现手法是后世文学的典范,影响遍及各种文学样式。本文从赋、比、兴、重言叠韵几个方面谈谈《诗经》与陕北民歌信天游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渊源。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从农耕文明的角度重新审视《诗经》中重章叠唱的表现手法,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分别说明并列式重章叠唱、递进式重章叠唱和叠字、双声、叠韵等在《诗经》中的运用特点,说明这一手法与劳动生活的关系,初步揭示其发生、演变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从两个层面解读福克纳的小说《八月之光》的互文性策略。首先,从文本间的指涉性看,分析福克纳以《圣经》中的耶稣为原型,将小说人物乔的形象与耶稣形象进行对比,进而对悲剧人物展开深刻的人性探索,揭露种族主义对人性的摧残;其次,从文本内的指涉性看,结合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分析《八月之光》的复调特征:从结构上看,几个故事平行地进行,形成结构上的大型对话性,即小说的"对位"结构;从语言上看小说中的"微型对话",体现在作品中人物对话和人物内心独白中的"双声语"中。不同叙事者之间以及叙事者的自我意识的对话,形成各种声音、意识的互补和颠覆,进而造成文本结构和意义的多元化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读者参与到文本意义建构中,这种意义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赋予了文本极大的张力和主题向心力。  相似文献   
6.
汉语音韵学界多年来有不少学者认为反切的发明是受了佛教东传的影响。本文考察了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的状况,以及当时译经的方法,认为反切的产生与佛教东传无关。这一点通过对比南北朝时期佛教传播的程度及沈约,周顒与佛教的接触过程也可以得到证明。反切是由汉代的训诂大师在运用譬况、直音注音法的基础上,受天然反切语的启发,利用双声叠韵的关系发明创造的。  相似文献   
7.
译名趣谈     
闻名世界的Coea-Cola风靡全球几十年。当年公司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曾公开征名。最后由一位叫蒋彝的夺冠。蒋当时初到英国,英语还不好,但凭借良好的中文感觉和对中国消费者心理的准确把握。想到了“可口可乐”四字,确实妙不可言,其实coea旦和cola分别是南美洲和非洲的两种植物,是并无深意的。但蒋彝先生的译名不仅采用双声叠韵使之朗朗上口,而且“可口可乐”四字意蕴深远,使人联想翩翩。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声调与音节角度描述了汉语的语音特点,提出了在英译汉中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译语的音乐美的优势,以增加译文的美感,提高译文的可读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视唱曲的情感表达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情感因素在视唱练习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说明了如何培养“视唱情感”。  相似文献   
10.
硬件的每一次升级。都意味着即将有许多老迈的硬件被迫“解甲归田”,然而在这些硬件中,有许多是可以“再次利用”的,譬如硬盘、CD-ROM、声卡、显卡、电源、网卡和Modem等。我们可以组建双硬盘来增加整个硬件平台的存储容量,可以组成双声卡系统来实现一边播放电影、一进播放音乐.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