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5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7篇
教育   7105篇
科学研究   514篇
各国文化   42篇
体育   126篇
综合类   404篇
文化理论   41篇
信息传播   48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528篇
  2013年   469篇
  2012年   507篇
  2011年   611篇
  2010年   569篇
  2009年   684篇
  2008年   814篇
  2007年   665篇
  2006年   474篇
  2005年   363篇
  2004年   363篇
  2003年   307篇
  2002年   327篇
  2001年   258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华 《湖北档案》2003,(1):93-95
郑萍如,浙江兰溪人.她的父亲名叫郑钺,清末留学日本,在上学期间,加入了同盟会,跟随孙中山、宋教仁等奔走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随孙中山流亡日本,娶了个日本太太,育有两男一女,女孩就是郑萍如.  相似文献   
2.
稼轩词中生命体验式的创作方式揭示了词人浓郁的悲剧意识。悲剧意识在中国文化中主要体现为“柔”。辛词中的悲剧意识体现了这种柔性的力量。它在更深层次上是来源于作者对边缘式的“归正人”的生存处境的体悟与感受 ,正是在这种以“宦游”为主要形式出现的边缘处境中作者揭示出了生存的悲剧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李锐是一个很有苦难意识和悲剧情怀的作家,他有着深沉的苦难意识和独特的文学苦难观,在经历和记忆苦难的同时,李锐拥有了一种作家的思接千载的悲剧情怀。  相似文献   
4.
依据人体能量代谢的系统论观点,通过运用阻氧嘴进行双重缺氧训练的研究。阐述了缺氧训练与发展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及其它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双重缺氧训练法的科学性、高效性和经济性。丰富和发展了长跑训练理论,  相似文献   
5.
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肩负着教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是联系班级与学校、任课教师的纽带,是学校与家庭、社会沟通的桥梁。班主任工作极其重要,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史记》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的悲剧性,通过描写悲剧英雄来体现;《史记》中的悲剧英雄分七种类型、三大系列,而且大多是社会悲剧、英雄悲剧和性格悲剧.司马迁借描述悲剧英雄来实现自己的写作目的,抒发自己的冤愤,揭露炎凉的世态.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师范生双重心理保健能力”一概念,强调了师范院校重视师范生双重心理保健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还提出了有关实施措施并论证了它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在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总是伴随着两股力量的激烈搏斗,失败的一方总让人同情,哈代的小说,正是描写他们在历史进程的必然中,明知是悲剧的情况下,仍然毫不犹豫地选择反抗与战斗的历程,这是人类悲剧也正是哈代悲剧观的核心。通常所认为的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等只是他悲剧核心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为其服务的。  相似文献   
9.
步入2001年下半年的玉溪市花灯剧团,为了将“三个代表”的精神落在实处,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一个欢迎、祥和的春节,正在加班加点、紧锣密鼓地赶排一年一度的春台演出剧目。年初,剧团在继续加工复排优秀保留剧目的同时,为一队新排大型花灯喜剧《三子争父》及一组清新活泼,风格各异的花灯小喜剧。为二队新排根据中国古典南戏《刘知远白兔记》改编的大型花灯悲剧《白兔记》,大型花灯爱情悲剧《梨花情》经过三个多月的苦战,四台新戏已彩排完毕,整装待发。  相似文献   
10.
人物通讯采写中,人格美是确定采访对象是否值得报道的首要因素:真实美是人物通讯采写中美学特质的核心.这是选择确定人物通讯采访对象的两个必备的美学特质。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人格美与真实美的契合就是要求记去真实地写一个好人.显而易见,在这个层次上很难写出能产生广泛、强烈共鸣的人物报道.因为人格美和真实美在现实中很容易达到,也是采访的基本要求,人物报道应该具有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