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碧雯 《视听》2022,(6):118-120
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借助文学回看中国人从土地走向广袤世界的迁徙历史。该片从明暗线索的设置、群像访谈的选择和多元素材的镶嵌三个方面进行影像呈现,进而构建中国现代化历史长河中的集体记忆。导演贾樟柯用纪录片的艺术表达形式思考血缘和地缘的关系,展现乡土社会形成的恋土情结的流变过程。这种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精神归乡的表现形式构成了乡土经验的诗意表达。  相似文献   
2.
探究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淀粉溶液和碘水配制的正确方法,淀粉遇碘变蓝色会受酸碱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宋德松 《新闻传播》2023,(15):106-108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是中国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纪录片,影片以18个章节,通过四代作家:马烽(其女儿代述)、贾平凹、余华、梁鸿,来讲述1949年以来的中国历史记忆。影片以影像的方式记录了文学家眼中的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从文学、历史、影像三者的相互交织的多维视角讲述中国故事。文学、历史、影像三者交融成趣,也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从对《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分析与解构出发,探讨文学、历史、影像三者的关系,从而探索纪录片文学、历史与影像交织的创作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张亚琼 《今传媒》2023,(2):93-95
电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通过对人物和故乡等符号的运用,表达了对当下乡村的复杂情感。贾樟柯作为我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扎根社会底层,关注社会变迁中普通大众的经历,同时,善于运用朴素客观的镜头语言,借助组合段和聚合段的变化,使作品表现出对社会的冷静审视,从而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有一个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主要是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来验证“绿叶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李莎莎  王勇 《今传媒》2022,(10):78-80
贾樟柯执导的电影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本文通过阐述这部电影的特点与表现手法,提出采用作家口述电影内容、章回体叙事体式和诗意朗读转场等创新尝试可以为史诗电影的制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1 教学过程 [作业] 一、书面作业:《练习部分》P15第1-9题; 二、实验与探究:尝试用多种方法密写与解密 三、研究性学习题:在检验滤液中的微量Ⅰ-时,有几个小组都是先加氯水,再加淀粉溶液,结果有的小组能看到淀粉变蓝,有的小组却看不到变蓝现象,请各小组协作查一查资料,分析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