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5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是在两汉时期,其代表作是两汉的乐府诗,而“叙事情结”正是两汉乐府诗的一个重要特征。造成中国古代叙事诗“失语”的关键就在“叙事情结”的丢失。  相似文献   
2.
午餐攻坚战     
忽闻下课铃响,拔腿冲向食堂。眼前千军万马,糟糕。长跑非我强项。终于拿起碗筷,累得浑身汗淌。与人撞个满怀,哇噻!眼镜飞出三丈。插队屡抓屡犯,队伍越排越长。虽说有卡在手,天哪。时买到午餐?何终于轮到我上,差点热泪盈眶。瞪大两眼一看,呜呼。只有残饭剩汤。嘴里嚼着干饭,碗里  相似文献   
3.
被称为“乐府双璧”之一的我国汉代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以其朗朗上口、通俗活泼的语言,生动细腻、夸张铺叙的描绘,个性化的人物对白,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及扼腕感人的故事情节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赞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但它也给人们留下一个千古难解之谜:既然女主人公那么完美无瑕,那到底是何原因使她与婆婆之间水火不相容,最终走向夫妻双双殉情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很多“得”字,仅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得”字就先后出现了十四处,共有五种用法.笔者发现,“得”字在作品中出现的语境不同,其用法也不同,意思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古典音乐界中,谁最会写歌?答案只有一个:舒伯特!在31年的短暂人生中,舒伯特一共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其中《魔王》是享誉盛名的一首。可以说,聆听这首歌曲是我们了解浪漫主义时期舒伯特艺术歌曲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7.
既有时代对于现代叙事诗的呼唤和深谙中国传统叙事诗现实主义精神的诗作者自身的创作要求与热情,又有西方叙事诗成熟写作经验的可资借鉴,而以白话为主要标志的现代语言的建立亦为新诗人自由灵便地进行叙事诗的创作提供了完全意义上的可能,于是,这些有利因素一起促成了现代叙事诗在20世纪前期中国文坛的成功出场。  相似文献   
8.
美国诗人惠特曼以抒情诗著称于世,他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诗却被学术界忽视。他的叙事诗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诗人常常以见证人的身份叙事写人;二是客观地描述人物及其生活场景;三是善于捕捉人物有代表性的特征;四是借外形写心灵。来自生活,饱含深情,大胆创新,是惠特曼以写人为中心的叙事诗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叙事诗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然而叙事诗理论却一直到东汉班固才真正提出来,即<汉书·艺文志>"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这标志着中国叙事诗理论走向自觉.班固清楚地认识到叙事诗的特征是在"感于哀乐"之"情"背后隐藏着"缘事而发"之"事",这种认识在两汉时期是一个重大的进步.汉代乐府采诗制度,对叙事诗理论走向自觉产生了的极大的推动作用.采诗传统源自先秦,发展于两汉,在采诗传统的背后是一种政治诗学观,即通过诗歌干预现实政治.这一政治诗学观对后世文人叙事诗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朱湘是一位早逝的天才诗人,他是文学研究会会员,又与新月诗人有较多联系,在形式的追求上与新月诗派有不少共同处。文章从朱湘所处时代及性格特征入手研究朱湘的叙事诗,着重分析了朱湘诗的观念、对中外文化的态度、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自觉继承及叙事诗风格特色等问题,肯定了朱湘对叙事诗的贡献及其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