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教育   13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特区文学》一度成为传播“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阵地,从1990年代中期前以“主旋律化”的香港文学为传播重心到1990年代中期后以“艺术性准则”来取舍相关文本,都体现了期刊鲜明的地方意识形态导向对文学传播的制约。传播语境对于文学传播的这种决定性影响,使得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的跨语境传播中,“差异的成分”被过滤稀释,“他者”成为了“自我”的影子。《特区文学》中“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始终是特区文学的和谐分子。  相似文献   
3.
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1980年代的台湾和香港出现了具有后现代风格的城市诗.这些诗歌摆脱了现代主义的抗衡性和悲剧感,将后现代语境中统一把握世界的不可能性,转变为个人文化想像和历史书写的可实践性,更具有历史与现实包容性和亲近感。  相似文献   
4.
崇文重教、兴学育才是客家人的优良传统之一。客家人在闯荡世界的过程中,把这一优良传统传播到台港社会。他们捐款捐资,振兴教育,通过设立家塾、书院和新式学堂,使教育普及,惠及百姓,既改变了当地的落后面貌,也提高了自身素质,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5.
在台湾和香港,张謇的著作被先后出版和重印。在台港学术界,对张謇的思想及其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的活动,所从事的工商业等,不断地续有研究。这些研究常常展示了不同于大陆学术界的探索重心和别样视野;而早年迁居台港的张謇的一些亲朋乡党、门生故旧或其同时代人留下的对张謇及其事业的记述和有关文物,也可补大陆史料的阙如。  相似文献   
6.
台港通俗文学作家的创作与市场经济的运作结合得比较成功 ,影响很大。台港通俗文学作家不但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台港地区发达、自由的商业社会光怪陆离的生活画面 ,而且还向我们提供了一种文学的生存方式。对台港文学畅销的原因和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 ,这对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市场 ,促进文化产业化的形成和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 ,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火炬》2008,(9):48-48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面对厄运,浴火重生。四川"5·12"特大地震,牵动全球华人的心。少年的创伤是最痛心的创伤,少年的关爱是最动人的关爱,少年的鼓励是最真诚的鼓励。为了让两岸四地青少年充分抒发自己对灾区青少年感同身受之情,同抵灾难之心,携手同行之志,特举办《手拉手我们同行》征文评奖活动。  相似文献   
8.
台港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前,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部分的文学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新时期以来,台港文学令人瞩目的成就使人们看到了当代文学的另一新天地。与此同时.对于台港及海外华人文学的研究,也蓬蓬勃勃地展开了.逐渐形成了研究的牡观。在这个领域中,王宗法先生是拓荒者之一,多年来他辛勤地耕耘,硕果频频。新近问世的《台港文学观察》,是他奉献给台港文学研究的又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小学语文教材陆续选入了一定数量的台港文学作品。与中学语文教材和教学实践变化相较,作为培养语文教育师资的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台港文学教学的普及上略显滞后。通过对中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变化和高师台港文学教学现状的分析,着重论证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普及台港文学教学的必要性,并对高师台港文学教学的普及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台港学是中华整体学图谱中的学,是中华化框架内的同质学,具有相同的血缘与遗传。但另一方面,无论是地理环境、语言风俗,还是性格特征和化心理,两岸三地的学都有自己不同的内在气质和外在特征。中华学的整体性,已经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