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明嘉、隆时期,广东地区有司不良,贪贿成风,倭盗侵扰,社会动荡不安。为扭转这一局势,高拱于隆庆四年执掌首辅后,大力推行整顿吏治、军政配合、剿倭除盗的治粤方略,并取得初步成效。虽然高拱的治粤方略推行时间较短,尚无实现预期的理想目标,但却开启了张居正治粤之先河。就此而言,高拱应该占据一定的历史位置,明清时期的诸多政治家和史学家亦有肯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2.
童书业先生(1908-1968),字丕绳,浙江鄞县人,是享誉国内外的历史学家。他在中国古代史诸多领域,以及绘画、瓷器专门史的研究中,著述丰硕,其许多创见卓识,今天仍令人赞叹不已。本文着重讨论其中国绘画史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以史治画”是童书业先生绘画史研究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3.
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鼎盛时期。然而,在“盛世”的表象下,史治腐败却十分人。本文分析了腐败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4.
清中叶由于乾隆皇帝宠奢尚盛,使封建社会所固有的腐败之风迅速蔓延起来,到嘉庆时期吏治腐败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清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由此而受到严重的制约。尽管嘉庆皇帝对此曾进行过大胆的整治,但腐败之风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而且愈演愈烈。由此而引发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使曾经不可一世的清王朝从此走上了衰败的历程。因此,吏治腐败是导致清王朝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