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BPA软件以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为例,验证模糊C均值聚类法判别同调机群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对于射影平面上的直射变换根据其不变元素的分布情况加以分类。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研究Gr—凝聚环中每个f.g.半自反分次模的分次对偶模的平坦维数和分次投射维数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分次环的gr.w.gl.dim关系,所得的结果包含了非分次的情形。  相似文献   
4.
Huang-Cheng和Xu,分别研究了交换环上和非交换环上单模的同调维数,得出了当R/I是Artin半单环时,右R-模R/I的平坦维数等于左R-模R/I的内射维数。本用同调的方法,主要刻画了非交换G-分次环上有限分次半单模的若干同调性质,推广了[1]与[2]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听雨楼图卷>、<破窗风雨卷>展示的是元末吴中文人的一场诗歌盛会.它们的形成是元末吴中文人雅集结社的变相延续,是继"玉山雅集"、"北郭诗社"后又一次大规模的文人题咏活动.但和前二者"同时同地"的方式相比,它又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异时、异地、同题题咏,即"异地同调".这种题咏方式的出现,既折射了时代变迁下吴中文人雅集方式的新变,也表征了吴中文人心态的新变,以及不同心态影响下文学思想的变迁,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诗学意义与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6.
庾信集南朝与北朝、魏晋文学与六朝文学大成,将南朝好尚的声色之美与在北朝的悲剧性人生体验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见美景而伤怀的构思方式和凄艳风格。杜甫继承并发扬光大庾信诗歌经验,使这种特定的审美偏好逐渐发展成为"以乐景写哀"这一普遍使用的技巧和自觉的创作传统。相同、相似的人生经验使得庾信、杜甫诗歌审美偏好相同,虽然"萧条异代不同时",却"异代可同调"。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简单的余模范畴中的正合列入手,一方面分析了遗传artin余代数,利用长度公式定义了同调二次型及正定二次型,并讨论同调二次型满足正定性所需条件及相应结果;另一方面研究遗传anin余代数的有限表示型的一些必要条件,并逐渐与同调二次型的正定性相联系;最后构造遗传artin余代数上的同调二次型正定性与有限表示型之间的充分必要关系.  相似文献   
8.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诗的一、二句写诗人在耕作一天之后的晚归途中,与王处士相遇。诗人引"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为同调,归隐后也从事农耕。劳动地点和农事活动的变化,暗含着自然风光的不断转换,给诗人视野中增添了流动美感的愉悦。美景与丰收的喜悦相交织,使诗情显得怡然有致。在这样的时刻遇见志趣相投的朋友,心情自是轻快欢悦。  相似文献   
9.
唐五代两宋金元《杨柳枝》词有一个明显的由齐言向杂言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在唐五代就已经开始并基本成型,而最终的定型则是在北宋词人的手中实现的。从《杨柳枝》词调形体的演进可以看出近体诗一步步接近并最终演变为长短句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群关于其子群的相对同调的函子性质,运用同调代数的办法,证明了它满足同调理论的四条公理。从而使相对同调理论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