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著名戏剧家齐如山有一句名言:“京剧演员到上海唱红了,才算真红.”梨园界还有一说:“北京成名,上海赚钱.”这说明上海这个南方的戏码头在京剧演员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正因为如此,北方的名角纷纷南下,伶界大王谭鑫培六下申城,梅兰芳1913年首次到沪,“唱红上海滩”.程砚秋也不例外,他18岁就闯荡上海,之后多次访沪,以至名满申城.他在七海很有人缘,用现在的话说,拥有大量的粉丝.上海对程砚秋来说,是一个福地,对他艺术的发展和知名度的提升,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莹 《文教资料》2007,(7):41-44
元代是我国戏曲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与之相对应,元代出现了大批的优秀女演员,她们才思敏捷,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还有为数不多的散曲作品流于后世,有的学者因此把她们称为元代的女散曲家。但是她们并不是专业从事于戏曲的创作,而是将此作为提高名气、与文人士大夫交往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具有功利性。所以能不能将她们称作女散曲家还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戏曲艺术如浩浩江水,从宋流到元,从元流到清,一直流到现在,源源不断。在清代,戏剧却和名角制产生了交集,名角制的发展使中国的戏剧艺术发展到顶峰,也使中国戏剧真正走出国门,成为世界的艺术。但我们也发现,名角制的发展却使我们的戏剧艺术陷入了尴尬,人们不再喜欢看戏剧已成事实。笔者通过对中国戏剧艺术历史的研究,分析了名角制这一现象对戏剧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潘月樵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京剧艺术家,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以“伶人”身份担任政府“沪军调查部长”之要职,拥有“梨园少将”特殊身份的艺术家。他年少即跻身名角之列,声名远扬京沪;首创连台本戏《湘军平逆传》,开启了戏剧近代化的进程;在实践上首开改良戏曲之先河,把近代戏剧改良运动推向高潮,为我国戏剧的近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人是非常善忘的生物。想当年,大家均无衣服穿的时候,并不觉得裸体有什么可利用的价值,反而想方设法找兽皮、寻树叶来遮挡;如今穿上衣服了,反而看"裸"眼热,逢"裸"色变,致使"裸"成了博名求利的利器,似乎忘记了过去大家一起"裸"的历史。说穿了,还是因为人被自己设置的条条框框禁锢得太久了,特别是  相似文献   
6.
徐林 《班主任》2007,(7):36
电视剧《大宅门》以其独有的京腔京韵加上名家名角的强大演员阵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我却对剧中的一个小人物"情有独钟",这个小人物对主人公白景琦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就是白景琦的老师——季宗布季先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