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周林 《知识窗》2008,(6):26-26
我国古代有避讳的习俗,通常,老百姓需避皇帝和皇亲的名讳。例如,“秀才”这一名词,当时因避汉光武帝刘秀的名讳,于是将“秀才”改称“茂才”,这在古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避讳的方法通常是将需避的字采取缺笔、空字或改字。避讳现象在医药用语上也时有出现,有些中药名或方剂(汤头),也因为避讳而“改名换姓”。这是我国古代的陋俗,  相似文献   
2.
畲族是定居东南沿海各省的主要少数民族,其人浙时间大约在唐代中期永泰年间。这是畲民徙浙最早的一支。自明末清初始,大量畲民落籍浙江,以“大分散、小集中”的形式居住浙南处州(今丽水)广大山区。  相似文献   
3.
古代的避讳,源于古老的语言禁忌。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从避讳的起源、形成、避讳的形式和方法上入手,分析了避名讳已成为一种具体而完备的制度,而日常生活中的避讳已演化为一种民俗,从而大大地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4.
张奉在道教第一部系统的神谱《真灵位业图》中被奉为九宫位之主神。他本是东汉末年一位有着显要家族背景的名士,恬静乐道、喜于施舍。仕途上,他最终选择成为曹操麾下的谋士,并深得敬重。关于其名讳,《三国志.魏书.张范传》之"张范"即为此人,但载其字为"公仪"似为不妥,应是"公先"。在与道教关系上,他与其先祖张良皆被道教神化而擢拔为神仙,这是道教采摭史料中的乐道之士以神其教的典型一例。  相似文献   
5.
名讳,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以至于近代诸多禁忌中时间最久远,流传最广泛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虽然属于姓名学的范畴,但又涉及到文化人类学、符号学、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及档案学等多种学科.由于它在历史文献、档案史料中的大量存在,常常让人们在档案史料的阅读、引用、释义、编研等研究活动中产生歧义以至于出现谬误.因此,必须引起我们档案工作者的注意和研究.本文就名讳产生的原因,名讳的方法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7.
古代"避讳"之礼举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制度,是古人忌讳传统的延续或传承,即在人死之后讳称其名,以示敬鬼神之义,并由最初的避君王名讳,又发展出家讳、私讳,甚至名字的谐音也要讳,演绎出种种避讳之事,避讳之制因此愈演愈烈。避讳制度既有敬奉鬼神、尊崇先父先王的传统文化心理,又有迂腐而荒诞不经的迷信观念。  相似文献   
8.
郭绍林 《寻根》2010,(6):90-92
<正>"观世音"何以简称为"观音",近几十年来的解释异口同声,结论一致。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出版任继愈主编的《宗教词典》,第473页"观世音"条说:"因唐讳太宗李世民名,故去‘世'字,略称‘观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相似文献   
9.
张奉在道教第一部系统的神谱《真灵位业图》中被奉为九宫位之主神。他本是东汉末年一位有着显要家族背景的名士,恬静乐道、喜于施舍。仕途上,他最终选择成为曹操麾下的谋士,并深得敬重。关于其名讳,《三国志.魏书.张范传》之"张范"即为此人,但载其字为"公仪"似为不妥,应是"公先"。在与道教关系上,他与其先祖张良皆被道教神化而擢拔为神仙,这是道教采摭史料中的乐道之士以神其教的典型一例。  相似文献   
10.
孙璐 《小学语文》2012,(1):85-87
中国文化中避名讳的现象不仅古代有,到现代一样根深蒂固。比如,中国人对长辈、领导很少直呼其名,这就是一种常见的避讳现象。避讳现象复杂而有趣,也值得研究。本文粗略谈谈名讳现象的规则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