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2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为高考而奋战的同学,你有没有考虑过将来进入大学后学习什么专业呢?这可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啊.因为它可能意味着你这么多年的学习和积累最终会被运用到哪个行业中去,现在你所选择的专业部分决定了你将来从事的工作,而工作,在现代社会已经不仅仅意味着在上班的八小时你是什么样的角色,可能还意味着你在这个社会中的位置,因此,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相似文献   
2.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位前辈对后学,甚至可以说是祖辈对孙辈的勉励和嘱咐。但宋濂老人家对年轻人的劝勉、教诲,并不是居高临下,而如促膝谈心,情真意切;不是说教灌输,而是娓娓道来、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3.
赵才欣 《上海教育》2011,(11):33-33
课堂的生命体有两个:学生和教师。学生的任务是学,教师的任务是教,学与教的关系是"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后教"?是"多教少学"还是"多学少教"?这是近期中小学讨论或实践中的热门话题之一。但这些讨论的立论基点,是视教与学为"二元"单体,具有"彼消此长"的价值选择特性。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有效链接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有效的阅读链接,优化阅读教学,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有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和谐统一,自新课改以来,关于教学活动中教学方式的选择问题,似乎出现了一边倒的局势."先学后教"的优势被无限放大,而把"先教后学"归结为一种落后、应该被淘汰的方式.笔者所在学校也在推广"先学后教",但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先学"和"先教"的关系应该是互补的,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决定课堂的主旋律是"先学"还是"先教".以"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第2课时为例,谈谈笔者对于这两种教学方式的思考及相关的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7.
“先学后教”是对“先教后学”教学模式的突破,其核心旨意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特别强调自学、启发、对话,使学生真正做到会学、乐学。需要警惕的是,由于没有把握“先学后教”的精神主旨,实践中出现了绝对化、技术化、工具化倾向。作为有效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先学后教”应当在继承“先教后学”合理内核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超越。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参考》2014,(12):80-80
1.您是否希望学校及自己的课堂定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模式之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高效课堂的备课、教学设计,高效课堂的导学案,高效课堂的学案,高效课堂的小组对话合作、探究、展示与互动,高效课堂的生成回应艺术,高效课堂的小结与作业。  相似文献   
9.
推广“先学后教”,追求“少教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学后教”是对“先教后学”的传统课堂进行结构性变革的根本举措。现代系统科学告诉我们,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先学后教”的课堂结构,从“教”与“学”双边及其相互关系上,具有“先教后学”的传统课堂所没有的特质:学生的“学”具有反思性,老师的“教”具有针对性,“教”与“学”双边具有互动性。反思性、针对性与互动性,就是“先学后教”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件宝。  相似文献   
10.
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不应该采用固定的模式,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合体。教师应该是致力于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正确把握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更好地发挥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