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春影 《华章》2007,(3):113-113
呼语是口语中用得十分广泛的非句子成分,它的基本功能是呼唤对方以引起对交际内容的注意,当然同时也能表达出说话人对受话者的各种主观评价意味.由于俄中两国文化传统、姓名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使用俄语呼语应注意语用情境.  相似文献   
2.
呼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英汉语言中普遍存在。然而,呼语历来没有受到语言学家的足够重视。英汉呼语的用法存在异同,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机械地一一对照。呼语是指对话中对受话人的称呼,在戏剧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本研究选择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雷雨》及出色翻译家王佐良和巴恩斯的卓越英译本为对象,旨在研究译者对汉语呼语的翻译策略。总体而言,英语呼语多位于句中或句尾,而汉语呼语则多出现在句首,因此在汉英翻译中常需要将汉语前置呼语中置或后置。本研究的结果能够很好地佐证英汉呼语使用的异同并对汉英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一、考查祈使句的谓语动词形式例1 Mary,____here——everybody else,stay where you are.A.come B.comes C.to come D.coming解析祈使句常省略主语you,但可以带呼语。该句中Mary与everybody else作为呼语出现,用逗号将其与句子隔开,谓语动词come  相似文献   
4.
徐春宁 《文化学刊》2013,(4):101-105
网络呼语是一种独特的呼语形式。网络的普及孕育了形形色色的网络呼语。这些呼语流传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对大众语言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其中一些已经发展为正式词汇,被收录入词典。本文以2010年红遍网络的呼语“犀利哥”为切入点,并以解释语言文化发展和传播规律的模因论为理论依据,分析了网络呼语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对理性看待网络呼语的传播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呼语作为一语言现象,历来不为语言学家所重视.但呼语在汉英语篇翻译当中是不可避免的,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既可以丰富语言学研究、又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呼语的使用特点.在英汉语篇中.汉语呼语数量相对较少,英语呼语数量相对较多;汉语呼语大多出现在话语句首,而英语呼语大多出现在旬尾或句中.  相似文献   
6.
俄语跟汉语一样,日常生活中对别人的称呼有很多种。但在熟人与生人之间,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之间,呼语的使用是不一样的。下面就目前俄罗斯社会使用频率比较高的部分呼语,分不同情形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三个故事:狗熊奶奶收到小孙子的来信,她先后请河马先生与夜莺姑娘读给她听,可河马不带任何感情的朗读与夜莺富有感情的朗读产生的效果完全不一样。在噼里啪啦城里,一切以喧闹为美。喧闹王子希望得到的生日礼物就是能够听到世界上最响的声音。可出乎意料的是,他得到了"安静"这个礼物。王子这才明白:安静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从此,噼里啪啦城成了世界上最安静的地方。小竹笋在成长过程中听到自己内心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修辞格.呼语常被用在诗歌中,并伴随着示现或拟人的形式出现。呼语用于与人的对话时,能拉近距离,产生亲切感;与动物或抽象概念对话时,能赋予诗人要诉说的对象以人的特征,使得诗歌意象生动活泼,增添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肖燕姣 《考试周刊》2007,(38):47-49
面称是当面称呼听话人的一种称呼语,是人际关系、情感交流的标志词。面称作为呼语不仅表呼唤,还反映和传递说话者对听话者的某种态度和情感;不同的面称预设不同的语用用意、表达联合情感和分离情感维度上不同的人际关系信息。本文以流行的美国情景喜剧《六人行》中的对话为例,分析了在不同的情境中,面称的语用移情功能。  相似文献   
10.
言语交际中的呼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语是言语交际中使用得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在言语交际中,呼语除了具有指称呼唤功能以外,还可能兼有富于表现力的评品功能。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来看,称呼行为具有极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不同文化间的呼语系统及呼语使用往往存在很大差异。总的来说,呼语可能是社会中权势性和平等性的标志。而具体的称呼方式又与文化、社会、教育、信仰、年龄、性别以及说话人所处情境等诸多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