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品花宝鉴》性别倒错现象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理学、心理学人手,对《品花宝鉴》中伶人和恩客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阐明他们之间的关系迥于真正意义上的同性恋;并探析作陈森的矛盾心态,挖掘其在貌似对传统伦理反叛、追求平等的背后,存在的难以克服的对伶人的鄙视和狎玩态度。  相似文献   
2.
男性情爱的想象与期待——论《品花宝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花宝鉴>表面上是一部描写男同性恋的长篇小说,但事实上,小说中的优伶是女性的化身,寄托着士人才子对理想女性与完美爱情的设计与向往.小说处处书写着男性的话语,传达着男性的声音,把男权的范围扩大到了极致,使得<品花宝鉴>成为了一部事实上的男权小说.  相似文献   
3.
陈森以一种颓唐荒放之姿迷醉于舞榭歌楼之中,从而敷演出小说人物高品的放达谑浪的情调;与此同时,他那种人生失意无南北的落寞又与文人固有的清高交织在了一起,从而化出一段清怀独抱的孤鲠意绪.该意绪在书中屈道翁的诗里获得了倾诉.儒雅的气质与风范为历代文士所共同推许,然而就清中叶言之,乾嘉以来的许多文人士夫同时也染上了狎优的时代病.儒雅意趣与狎优风气在文人身上冲撞了起来,从而成为扭转一部分文士价值评判取向的一个诱因,因此正邪、雅俗之别成了陈森臧否个中人物的标准.借助诗词的照应,他理想中的人物梅子玉与杜琴言的因缘离合诗意般地演绎着,而那种深挚的清雅意绪也从中获证.作为一个深谙诗词之道的文人,陈森对诗词风格也同样有所追求,这在该书中表现为艳蔼、高逸两种风格并茂的局面.艳蔼之作处于作者追求眼光中的一般层次;高逸之气则属于作者对诗词风格的高层次追求.两种风格均体现了陈森对诗词与人生的解悟.此外,从表现范围观之,<品花宝鉴>中的诗词还外显了作家对淹博意趣的追求,这也是清代文人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4.
品花宝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梨园小说,对其评论多从同性爱、士伶交往等方面切入,而针对小说中的诸多女性形象的研究涉足甚少。本文试图从女性形象分析入手,将其分为三类:贞、淫、真,来剖析小说中士伶交往之外的另一条贯穿全文的脉络——闺阁中人。  相似文献   
5.
6.
虽然《品花宝鉴》明显地借用才子佳人小说模式,长期以来被人们认为因循守旧,艺术价值不高,但是作者陈森在借用这种模式时也自觉地进行了不少创新,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了近代文学史上不可绕过的一部作品.  相似文献   
7.
品花宝鉴》关于市井生活的描写在全书占的比重虽然不大,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书中,作者通过背景铺垫——市井生活的描写,揭示了市井细民的混世艰难、人情浅薄、风俗颓败,并借此来体味人生悲哀,观察社会精神,寄寓伤世同情之感。  相似文献   
8.
"溢美"型狭邪小说是晚清小说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这类小说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将青楼生活理想化,主要表现为将妓女形象佳人化,嫖客形象才子化。它们在创作上受到了《红楼梦》等作品的影响,同时也与当时的创作风气、社会文化有一定的联系,主要表现了文人对前朝风流的想象和追忆。这类小说之所以能在晚清时期盛行,还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它们是末世的一种白日梦。  相似文献   
9.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的一种潜意识欲望的满足,因愿望而起。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古人以及他们的作品。从清朝中期开始的《红楼梦》到《品花宝鉴》,这些作品不管是内容还是叙事方法,或多或少都渗透着"梦"的因素。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探索《品花宝鉴》中各式人的"梦",以此更深入地理解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