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4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于葆青 《教育艺术》2009,(10):68-68
每周都要花相当多的精力批阅学生的周记,因为我一直把这项工作当作与学生进行更细致、更密切交流的主要方式。有些不好当面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况且每周都能有与老师单独交流的机会,也会让学生感觉到被关注的安慰。有一位人校成绩较好的女生,进入高一后状态不佳,整天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  相似文献   
2.
冯明 《中学教育》2005,(2):32-33
读了这篇教师自述。我的心里沉甸甸的。我也是从农村学校走出来的。我深知农村老师的困惑与无奈。在讨论此稿时。有人说这篇章就像一个农村妇女的唠叨。没有多少境界。我对此进行了激烈反驳。我说。你没到过农村。你不知道农村教育。你也就无从体会蕴含在这些看上去琐碎的唠叨背后令人辛酸和沉重的东西。编罢此。我们只能发出这样的呼吁:救救中国的农村教育!——舒扬  相似文献   
3.
从语用学的角度,根据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和Leech提出的礼貌准则,对唠叨话进行深层分析探究.唠叨话,之所以通常被认为是失败的交际话语,是因为其严重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归属于竞争类和冲突类的言外行为,唠叨话常常违反了礼貌原则中的策略准则和赞扬准则.  相似文献   
4.
老妈的唠叨,是我每天的必修课,想逃都逃不了,想不听都不行。她的唠叨中,有对我学习的要求,有对我生活的约束,有对我言行的不满,偶尔还会有对我隐私的刺探……总之,每回都把我唠叨得应接不暇,晕头转向。下面撷取几则生活片段,来展示一下母亲大人唠叨的功力,以及本人在听她唠叨时畏首畏尾、找不着北的惨状。  相似文献   
5.
朱月燕 《家庭教育》2013,(11):17-17
孩子上了初中,自然与小学时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有了较大的差别。早上起得更早,放学更晚;学科多了,作业比以前多了。每当看到孩子做完作业疲惫的样子,我就心疼地唠叨:马上洗漱,动作要快,早点上床睡觉,保证睡眠,睡不好会影响学习,也会影响发育……每每看到孩子上床、关灯后,我便欣慰地离开孩子的房间,做自己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肩负起学生、家长的信任与班级责任的工作。都说“润物细无声”,班主任的工作绝不是一味地进行说教,跟学生讲道理。如果只是那样,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这是一种看不到效果的唠叨,是一堆可有可无的废话。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在网上看到高三同学自己写的几句打油诗:"落后等于欠揍,学业已近尾声.父母鞍前马后,老师如影随形.左耳承载唠叨,右耳装满叮咛.曾经顽劣放纵,而今沉默文静.窗外风声正紧,时值攻题三更.眼睛常熬通红,屁股磨得生疼.疲惫谁人最懂?来问我辈书生."真是让人又好笑又心疼.  相似文献   
8.
人上了年纪,在嘴巴上也会发生变化。有的老年人喜欢唠叨,一件事情重复好多遍,就算你说你已经知道了,他还是会不停地说;有的老年人突然嘴馋起来,跟小孙子一起抢薯片,还吃得津津有味;有的老年人为了一件小事就和老伴没完没了地吵个不停……有句俗语叫,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句话对老年养生尤其有指导意义,因为人老后很多生理和心理变化都是从嘴的改变开始的。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2010,(5):4-11
起床.起床.快起来!去洗脸去刷牙,记得梳头!这是你的衣服你的鞋。有没有在听啊?快起来!然后记得叠被子! 会热吗?会冷吗?你就这样穿着出门吗?你的书你的午饭你的作业咧?拿外套载手套,还有围巾和帽子。别忘了!你有猫要喂。  相似文献   
10.
雷诺 《当代体育》2004,(489):34-37
唠叨也许是女人的专利,话匣子一旦打开,眼泪一旦落下,真理便可以牢牢地被女人掌握,不然,也不至于男人嘴里会恶毒地拼出三个字:长舌妇。受够了女人的苦,如此功能一旦被男人学会,他便是这个世界上最格格不入的男人。《大鱼》(The Big Fish)里的老父亲就因此成了儿子眼中最不可理喻的形象,甚至不惜错斩断血肉相连的亲情,也希望耳根可以落得清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