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4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王禹偁、冯伉是科举同年,才干学识匹敌,但彼此友谊在同朝为官中出现波折。宋淳化年间,二人在商州相遇,又重修旧好。文章目的在于探讨他们在商州的情结表现,分别从商州之前隔阂出现、商州相处隔阂消除、商州友谊重新建立三个方面论述,并归结出冯伉对左迁商州的王禹僻在精神状态、诗歌创作上起到很大影响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商洛学院学报》2019,(5):36-40
明清时期陕南商州的乡治实践表明,村社在商州设置时间长、地域广,功能和作用不同于元代以前的祭社和聚会饮宴,也不同于元代村社具有的政治和经济功能,其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突出表现在公共事务的管理和维持地方治安上。在治安管理中,村社亦不是完全独立的乡治组织,它需借助国家力量,才能将村社的条款及约束实施下去。此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基于西方社会学"国家—社会"分析框架下的"国权不下县","基层自治"的传统观点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3.
4.
陕西商州的丧葬方言词语真实地记录了农村丧葬习俗的全过程,再现了古朴醇厚的地域文化踪迹。商州农村丧葬礼俗极具地方特色,丧葬习俗中出现的方言俗语数量繁多、内涵丰富。联系商州自然地理状况、历史人文背景,选取有代表意义的方言俗语进行研究,分析此类词语反映的思想内涵,进而揭示商州的地域文化和民众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现象,然而由于"审美独立"说的影响,其国民性批判主题在文学史叙述中几乎被忽视,这既不利于正确定位贾平凹"商州系列"小说的特色,也不利于完整理解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6.
商州地处秦岭山区、丹江上游,鄂、豫、陕交界地带,商州丧葬习俗的化底蕴非常深厚,既杂楚风又兼秦韵。本拟对其丧葬习俗进行一些挖掘和钩沉,并对一些当代人已经感到陌生的习俗化加以解读,其目的在于吸取精华,抛弃糟粕,为建设现代精神明服务。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威塞克斯"小说与"商州"小说的比较,分析哈代与贾平凹创作的相似之处,以及两位作家面对社会大变革在情感上所做出的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8.
婚姻习俗是最能体现一个地方风情面貌和化特质的社会习俗之一。贾平凹在其作品中对商州各种婚姻状况做了全方位展示。买卖婚、童养婚、招养婚等各种婚姻形式,都被作家广泛注意和采撷,现于笔端,启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清代王如玖《直隶商州总志》是研究商洛地方史的一份重要文献。其中收录了唐代商州刺史40人(只具名而未详述)。本文据两《唐书》等有关文献对其进行了考辨。40人中有2人不是商州刺史,1人任而复改,未成行。另外新得8人。同时对其中39人的生卒年、仕途、事迹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商州系列长篇小说中的空间书写与他对故乡的空间记忆密切相关。在贾平凹的笔下,具有隐喻意义的自然“风景”、兼具地理性和精神性的人文“风水”,以及作为作家生命印记的方言土语,共同建构起商州这一充满地域文化色彩的乡土空间。对以秦腔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日益式微的担忧,传达了作家对现代化负面性的反思及文化寻根之意。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来看,“商州”实际上是贾平凹在真实地理空间基础上用文字创造出来的文学空间,既是贾平凹“精神望乡”的产物,又是具有象征意味的文学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