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775篇
科学研究   45篇
各国文化   25篇
体育   175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2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357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79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文作为一种主体性最强的写作文体,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作家真挚情感和真实思想的直接流露。应该说,散文文体相对于其它文学体式来说,真正称得上是对现实秩序最好的观照与记录。细腻微妙的心灵律动借助真纯的文字总能给读者以真实可感的空间:精致绝美的话语倾诉伴随了熟悉的情景让性情之人都得到了精神慰藉。或许,正是因为这份可靠和真诚,许多散文家不约而同地追忆、描慕了童年的故事和情景,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和个人化的记忆表达了人类共有的纯粹、洁净与美好。  相似文献   
2.
沈雅源 《学语文》2002,(6):18-18
阿长是鲁迅笔下一个旧式女人的典型。作为回忆性的艺术形象,鲁迅有意避开了惯用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写法,差不多采用纯白描的技巧,用“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全部事实,把阿长与她的故事和盘托出,成为教者动心、习者受益的事。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重点研讨阿长身上的“人气”。  相似文献   
3.
《鏖兵台儿庄》是一部71年来我所看到的有关台儿庄战役最完整、最真实、最有分量、最具可读性的作品。全书层次分明,记叙详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战歌。  相似文献   
4.
2007年是《档案法》实施二十周年。 《档案法》引领我们档案工作者在依法治档等各个工作领域,发挥着无法估量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转眼间《报刊之友》创刊十周年了,作为她的一个每期必读的忠实读,在她10岁生日之际,我感到激动而兴奋。回忆起10年来我与《报刊之友》的情缘,万语千言涌上笔端。  相似文献   
6.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忆性写作的价值在于其叛逆性和批判性,女性似乎更执着于悲情往事的回忆,并由此彰显女性创作的意义真实高于思想。  相似文献   
7.
1956年至1961年,我在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有幸时常亲聆著名学者胡小石先生的教诲,终生受益。值此母校百年校庆,人们回顾南大光荣历史之际,我对先生益加怀念。恩师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恩师的谆谆教诲犹存耳畔。我用拙笔记述几个片断,以表达一片追思之情。  相似文献   
8.
“梦想照进现实”,对一个人来说无疑是幸运的,而“现实赛过梦想”则更是幸福无比的。《小说连播》节目之于我,就可归属后者。记得最早听到小说连播节目,是在上世纪60年代读小学的时候,借助于哥哥新装配的“矿石”收音机,我听到了长篇连播《烈火金刚》。那生动精彩的故事演播—下子像磁石般深深吸住了我,那是一个何等神奇的声音世界啊!  相似文献   
9.
今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日。 30年前,一场举世震撼的大地震,将唐山这座中国华北地区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夷为一片废墟,24万条鲜活的生命沦为亡魂。30年后,除去这场灾难中的幸存者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们,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唐山大地震”已成为一段尘封的历史然而,有关这场灭难的历史,并不仅仅记录于那一部部巨制宏篇的字里行间,更多的活着的历史,其实就珍藏在生活中那些普普通通的人们的记忆深处。值此唐山大地震30周年之际,我们特别刊载一位亲历者的回忆文章,为的是警醒人们永远不要忘却那段不可泯灭的历史;为的是用一种神圣的责任和特殊的关爱,来抚慰这场灾难中的千千万万的亡魂和饱受创痛的心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季羡林多次以崇敬的心情提到恩师陈寅恪,先后写了《回忆陈寅恪先生》、《纪念陈寅恪先生》等章,表示对陈寅恪的敬仰和怀念。季羡林为何念念不忘学界大师陈寅恪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