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1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中秋节,在广东电台领导的支持下,我一人赴云南丽江,作了一场题为《充满爱的中秋团圆》的现场直播节目,有300多名孤儿和各界人士参加。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现场直播中,从主持、编导到技术人员等由我独自完成。这是一次过去从来没有的策划,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设想:空姐妈妈与两个女儿在丽江团聚七年前,南航湖北公司的200多名空姐助养了中华儿童绿荫村两个从长江边捡来的女婴。几年来,中华儿童绿荫村从武汉迁往福州,又从福州迁往丽江,但是都没有割断湖北航空公司的“空姐妈妈”们对女儿们的爱。她们每年都派人去看望两个女儿,还将她们接…  相似文献   
2.
见于<国色天香>等通俗类书的<玉林春供状>与玉堂春故事的原型有很大关系.供状若是法院文书,则故事原型应另有发现;若是依据法律文书而改易姓名,故事原型只有正德年间礼部尚书王琼之子事才与之相合,现在公认的万历年间王三善事则不合;若是小说家言,玉堂春故事早在1587年就已经进入小说家的视野.玉林春故事与玉堂春故事最大的差别就是王生中第后早逝.没有果报显著、大团圆结局,是陈林春故事慢慢湮没而玉堂春故事大行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除夕一日     
2月11日除夕,我选择了和父母视频度新年,虽然不能回家,但我可以在线上与家人团圆。当天我起得很早,毕竟新的一年要开个好头。  相似文献   
4.
文艺中的团圆主义模式并非中国独有,而是一种世界文学现象。这一模式总是关涉着比较强烈的伦理主义倾向,它在本质上是人们借助文学方式从伦理上重建世界秩序以实现至善愿望的反映。从肯定性的一面来看,这一模式至今不绝的生命力,既源于其植根于文艺创作的本性和人生不完善的基本处境,也因为它能够给人精神上以安慰,道德上以满足,情感上以滋润,感觉上以适意,心理上以平衡,从而具有一定合理的社会价值和心理而难以轻易地否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结构、语言、意象、典故、心理描写等方面分析《小团圆》的艺术特色。文章认为《小团圆》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结构的复杂精巧、语言的繁复精炼、意象的繁多含蓄、典故的丰富贴切、心理描写的细腻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九莉、九林与母亲蕊秋、父亲乃德的亲子关系是分离型、半分离型的亲子关系,母亲对子女的情感交织着母性本能与自私本能的交织,父亲则表现出父爱的缺失与私欲的凸现。其亲子关系体现出融合—疏离—断裂的发展变化特征。两性关系则呈现出不稳定、变动频繁的特点,并在在融合与断裂这一生态链上轮回。《小团圆》中出场的大多数人物都处于族亲关系网络中,偶有与外界的朋友关系,这些关系也经历了从融和到断裂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现代学者对悲剧的讨论,焦点在于如何看待"大团圆"结局。如果将悲剧划分为深层悲剧和浅层悲剧,就会发现中国古典戏剧中确实存在着悲剧。简要梳理中国近现代学者关于"大团圆"的讨论和西方学者的悲剧人物观,分析深层悲剧和浅层悲剧的本质、特征和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悲剧对中西方民族思维和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比如在湖南益阳,除夕年夜饭有一道主打菜叫“团团圆网”,就是在盘子中央摆放一只整鸡和一只完整的猪腿,然后12只土鸡蛋环绕四周,做的时候锅底放有香菇和胡萝卜丁,既去油腻又不会粘锅,上面撒有葱花、蒜蓉,香气四溢,让人恨不得立马就大快朵颐。至于这道菜为何取名“团团圆圆”?  相似文献   
9.
2009文化盘点     
荆墨 《报林求索》2009,(12):52-53
2009年发生了很多影响中国经济、文化发展进程的大事,共和国60华诞等举世瞩目的事件都将会在史书上留下浓重的一笔,而这些事件都有相应的文学作品作记录。一本书、一个人成了一个文化现象的符号,本文列出的8位人物,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今年文化界的热点所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高度综合的“大一统”特点。秦汉时代是中国“大一统”封建帝国的完成期,这对戏曲文化的孕育是至关重要的。元明以来,大团圆的戏曲结构模式已经形成。戏曲方面的大团结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和”的情节,戏曲的团圆模式是根源于我国传统的“和”、“大一统”的理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